人民网天津12月20日电 12月19日,第251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天津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肖华荣以“做好惠民文章 用心传递温情 天津银保监局引领辖内银行保险业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质效”为主题,介绍天津银保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金融服务民生的决策部署,牢记初心,践行监管为民,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质效的情况。一同参与本次发布的还有农业银行天津分行党委、行长刘东伟,中国人寿天津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刘凤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天津银保监局认真践行为民监管,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聚焦“民富、民安、民乐、”,找准服务民生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努力把“惠民文章”做得更有“厚度”,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不断提升津城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肖华荣表示,小微企业是创业富民、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天津银保监局通过开展“百行进万企”工作,让银行变“坐商”为“行商”,主动上门服务企业,紧扣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打造银企对接的“直通车”。通过深化“银税互动”,完善银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以税促信、以信申贷”,打造小微企业的融资“快车道”。通过指导各类银行找准定位,发挥大型银行的“头雁效应”和中小银行的区域优势,不断扩大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专业性,打造小微企业融资的“专营店”。同时,天津银保监局通过开展银行违规收费专项治理,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进一步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通过窗口指导,鼓励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减少抵押、完善续贷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按照打造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的要求,天津银保监局引领银行保险机构实施“科技+创新+转型”战略规划,将业务创新与服务乡村振兴目标更好结合起来。
据了解,天津银保监局引导辖内保险机构“保险姓保”,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发挥保险业“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努力成为天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天津经济民生承担风险保障38.4万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117.5亿元。随着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能力的提升,老百姓获得了更多实惠,保险保障意识和参保意愿不断提高。扎实推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百姓健康系上“安全带”。推动天津市有关部门将大病保险参保人群中属于医疗救助对象的起付标准由2万元降低至1.5万元,最高支付标准由30万元提高至35万元,提高了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让百姓“大病医疗不差钱”。自开办以来,大病保险已累计赔付近11亿元。率先普及全外保险,为百姓筑牢安全“防护墙”。
为落实2019年工作报告要求,中国银保监会确定了天津为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养老、家政、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的10个试点城市之一。自试点以来,天津银保监局紧扣家庭社区服务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立足天津实际,出台6条举措,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将产业发展“扶上马”,指导保险机构研发适销对的保险产品,为产业发展戴上“安全帽”。截至三季度末,各试点银行机构累计推出相关产品50余个,信贷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超过一倍,保险公司相关产品研发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如,建行在天津滨海新区推出“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健康养生、养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中国人寿天津分公司“助老健康御险”项目参保老年人累计达320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480亿元。
天津银保监局以责任保险为抓手,重点发展与利益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污染、医疗责任、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责任保险产品,通过发挥其风险管理功能,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做出贡献。其中,在医疗责任保险方面探索形成了“医疗纠纷调解委+商业保险公司+医院”的矛盾处置机制,实现了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自开办以来累计处理赔案5329件,为医疗机构提供风险保障11.1亿元,有效遏制了“医闹”现象和恶性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问题导向,针对网点排队时间久,办理业务速度慢,节假日不营业等问题,要求银行加强人员培训,鼓励错峰营业,扩充服务空间,延长服务时间,辖内银行服务质效明显改善。
天津银保监局在畅通投诉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监管上下功夫,做消费者的“知心人”、“贴心人”和“主心骨”,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推进举措,线上线下业态联手参与,消费者热情高涨,“夜经济”持续走红。繁荣的夜间经济,正逐渐成为支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夜间消费怎样才能更有后劲?管理和配套服务应如何跟上?【详细】
天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联合开展“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新时代”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和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经过广泛发动,基层推荐,1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详细】eno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