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日月长多少,闲步天津看往来。趁着冬日午后的阳光,沿着海河走走看看:潋滟水波之上横卧着造型各异的精美桥梁,两岸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欧陆风情建筑交相辉映,退台式亲水护岸与远近分层式景观融为一体……移步换景,令人流连忘返。
“这么美的亲水平台、景观堤岸,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说完,李大爷哼起了小曲儿。“我和老伴儿每周都要抽几天时间到海河边,欣赏海河景致。”胡大爷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喜欢拍照片,尤爱拍海河,如今美好的晚年生活更是记录了不少海河醉人的美景。
从“九曲十八弯”到“一桥一景”,从蓝藻盛行到“一池春水”,从沿岸低矮的平房到现代化的高楼,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这个城市前行的脚步。
“海河摆渡曾经是人们过河的主要交通工具。坐摆渡,推着自行车上去得收两个人的钱,从河这头到对岸得十五六分钟。”胡大爷回忆道,“摆渡虽让人怀念,但还线年,天津市委、市为适应的需要,提出了城市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尽快形成由内、中、外3条环线条射线组成的干道系统。“三环十四射”的格局给天津道桥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当时立交桥在天津还是个新鲜物,在全国也不多,而且都是比较普通的造型。中国的道有中国的特色,不能完全参照国外的经验。”中山门立交桥设计者胡习华说,中山门的地理特殊,是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附近居民也多,住房紧张,拆民居房是不现实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交通功能全、占地少,节约投资。
一般的桥梁投资都要上亿元,可当时资金紧张,中山门蝶形立交桥的投资预算只有2300万元。可就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天津还是成功地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蝶式立交桥——中山门立交桥,填补了国内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空白。
“海河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宽度适中、景色优美的城市水系,它的桥梁既要满足通行功能,也应该成为独特景观。”原海河指挥部宣传部部长王海冰介绍道,2003年起,天津开始实施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工程,提出了“一桥一景”的设计,先后、建设了16座桥梁。
桥轮合一永乐桥、形态各异狮子林桥、欧风汉韵北安桥、鱼龙跳跃进步桥、日月同辉大沽桥、巨轮扬帆赤峰桥、扬帆破浪金汇桥、金银聚宝金阜桥、花落银河直沽桥、彩虹飞泻国泰桥、沽水船影富民桥……每座桥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形成天津市新的旅游名片。海河上也因为桥梁种类繁多,被誉为“万国桥梁博览会”。
“通了,桥美了,出行条件更便捷了,外地人到天津游玩,我首个推荐的就是游海河。”开了近30年出租车的王师傅自豪地说,“开出租车拉游客走在海河沿岸,心里真是舒坦。”
“当时海河沿线集中了很多老工业企业和民居,工业污水排放到海河,水污染严重;居民伸手就能把垃圾从窗户扔到海河里,屋子地下挖个洞,就能把家里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海河。”天津市水务局海河处水管科科长胡华芬回忆起前的海河,感慨颇多。
并非易事,“当年海河两岸工程难点之一是拆迁。海河周边的很多老工厂最难搬迁,相关部门为搬走这些企业,做了很多工作。”王海冰回忆,海河沿线基本上是全覆盖地进行了土地整理,转移老工业企业200余家。
“此外,海河地下管网的也是难点之一。要进行海河的地下管网,彻底实现雨污分流。”王海冰说:“我们铺设了水、电、气、热各类地下管线公里,地下管网是深埋在地下的看不见的工程,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我们天津做了,直到现在天津人民依然受益,这是我们的骄傲。”
“我生在海河边,长在海河边,从来没有离开过,搬家都是围着河边走。”今年62岁的在海河边长大,用她的话说,从一到夏季就散发异味的臭河变们盛夏纳凉游玩的景观河,她是看着海河一天天变好、变美的。
2013年1月,天津开始实行河长制管理模式。2017年,天津各区各部门把河长制摆在落实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全力推进所有河湖水域全面“挂长”。
“以前是九龙治水,河道周边涉水问题频发复发。现在的河长都由地方行政领导担任,可以协调多部门。层层严格考核,很有成效。”胡华芬说,“责任划分清楚了,还要接受和的监督,多头治水的僵局迅速打破。”
“海河的水质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捞水藻,都得工作人员穿着专门的衣服到水里手工清理。”从事海河河道管理工作10多年的李国祥说,“今年,我们配备了4条自动垃圾打捞船,一个人操作,身上也不会弄脏。”
“近几年,水的意识也大幅提升,不再随意往水里扔东西了。”胡华芬说。2017年,天津市20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35%,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40%,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河道、湖泊,水质量持续好转,生态治理激活了“一池春水”。
寇金芝的家就在三岔河口的红桥区同义庄北竹林大街28号。39年前,有人给寇金芝说了门亲事,从景县嫁到天津卫。本想着从进了城,没成想头一回上门就傻了眼:说是大街,其实是个胡同;进了家,碎砖墙,毛毡顶,旁边就是公厕,天儿热,在屋里都不敢大口喘气。
这样的胡同,同义庄到处都是。最早住这儿的,都是渔民、船工,码头上扛包绝美艳妇的、拉车的。一代代下来,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各有各的难。2017年起,天津市实施市区棚户区三年清零行动计划。
“大姐,好消息,咱能搬家了。政策也好,咱同义庄搞货币补偿,直接就拿钱。”同义庄项目现场指挥赵国庆敲响了寇金芝家的门。
“直接给钱好。挑个合适的房,还能还上债。”寇金芝没有丝毫犹豫,“可咱家太困难,她爸起不来炕,搬家也没钱。”
很快,指挥部派人上门给办了手续。去年11月,寇金芝一家告别了同义庄。房屋补偿加残疾补助,周转期内,每月还有两千块钱租金,加在一起后相当可观。钱有了,一家人开始在附近挑上了房。
棚户区,盯住了天津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目标,抓住了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的难点,也抓出了迎向高质量发展的亮点。以红桥区为例,三年清零,将出建设用地近200公顷,未来发展有了充裕空间和强劲支撑。
“区块解决不了,全区平衡;各区平衡不了,全市平衡。用海河水洗不了海河泥,就把大清河、潮白河、运河全算上。”
天津市委李鸿忠多次强调,字字千钧。到2019年底,天津市将全面完成市区147万平方米棚改任务。三年清零,一户不落。
今天的海河两岸,风光旖旎,引人入胜。伴着深化的春风,新时代“海河人家”的故事,将在津沽大地演绎新的篇章。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