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夏季旅游> 文章内容

回头(传统小吃)_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9-9-12 20:23: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手纹乱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回头(tou)”是沈阳的特色小吃,而也有名小吃“炸回头”和“褡裢火烧”。其中 “炸回头”明显和“回头”不是一种,“褡裢火烧”和沈阳“回头”的做法和形状类似,是一脉相传,还是分枝散叶,就不得而知了。要说不同处,就在馅料上,沈阳的“回头”是牛肉馅,而“褡裢火烧”却是猪肉馅、牛、羊肉馅均有。

  出现第一份褡裢火烧,是清代光绪年间从京郊顺义来京的姚春宣夫妇,在东安市场摆了一个经营火烧的小食摊。他们的火烧与众不同:猪肉切肥剁瘦,制成米粒状,加入姜葱末、清水打馅;用温水和成软面,擀成薄皮;然后,皮里包馅,折成长条形,放入饼铛,煎至金,外焦里嫩、鲜美可口。这火烧的形状,突破了司空见惯的圆形,成为“长条状的薄皮馅饼”,便从此因形得名“褡裢”。一来二去,小摊的生意越做越火。姚氏夫妇索性开起一家名叫润明楼的小店,专门经营褡裢火烧。后来,这店由于姚家晚辈经营不善而倒闭。当年润明楼里的两个伙计罗虎祥、郝家瑞把“香火”传承下来,合伙在前门门框胡同里开起一家饭馆,继续经营褡裢火烧。店名从俩人名中各借一个字,叫“祥瑞饭馆”。一时间名噪京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吃。1997年褡裢火烧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

  炸回头是清真餐馆特有的小吃品种,类似饺子。形状好像馄饨,颜色金黄、表皮焦脆,馅香鲜美,透亮,外焦里嫩、咸香。在清真的餐馆中还有一种类似的食品叫炸肉火烧,后者是擀皮成圆形,放肉馅封口油炸。这两种小吃是回族于开斋节时食用的。具有色泽金黄,表皮焦脆、鲜美的特色。

  4、把面团搓成直径一寸的圆条,摘成剂,擀成圆皮,包上馅料成半圆的饺子形状,再把两个角对弯回到中间成“回头”;

  “回头”是什么时候传到的,已不可考。宝盛东圆笼鸳鸯蒸饺的创始人张宝盛1931年在道外天一街开的小饭馆“卫生半菜馆”就是以卖“回头”等小吃为主,这也是有记载最早“回头”。是移民城市,很有可能,回头也是20世纪初随着移民们进入的。

  “回头”曾经在盛极一时,而后却断档过30多年。1988年,当时的商委将位于道外区靖宇街247号的市烧卖部,改为“回头香饭庄”,主打“回头”。“回头香”在成立前,还专门派人到学习过,开业时候,买回头的人排起了长队。顾客吃上3两“回头”,喝上一碗羊汤(5角),只花2元钱便可品尝风味,物美价廉。

  3、1斤面粉做30个剂子,擀圆皮,把调好的牛肉馅放在圆皮中心的一边,再把圆皮的一半折起盖再另一半上包住馅,将边缘捏紧,呈半圆形。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还有一说是,名字是根据做法起的:因为包的时候要四面回头,故名曰“回头”。

  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

  “回头,是一种与锅贴类似的食品,但较之锅贴要稍大,包的馅也多,呈长方形,两头不封口,而且要向中间褶回,叠上即可,用油煎制而成。食用时佐以醋、蒜。”

  财成国际

关键词:天津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