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完整的私立教育体系——南开系列学校、第一所工业技术学校——北洋电报学堂、第一所法政专科学院——北洋法政学堂、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师学堂等,均诞生在天津。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的各级各类教育都非常薄弱。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以来,在、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天津市委、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天津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沐浴着的春风,天津教育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也创造出不寻常的历史性成就,由初期的百废待兴,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如今在天津,教育已成为城市的一丽名片。
1949年4月,伴随着天津解放的曙光,一所名为“私立人民中级晚校”的新学校在区诞生。这所与国同龄的学校,就是后来的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
如今,学校里大型多功能运动场、体育馆、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应俱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助力学校快速发展。学校将过去每班45人改为30人,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学校相继成立教科研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心育中心、美育中心、体育中心,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2015年后,学校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会考成绩自2015年后100%合格。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的成长,是天津市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基础教育阶段,天津通过一些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的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入园难”问题事关千家万户。想百姓所想,天津全力打好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三年提升计划,着力推进五年发展计划,连续10年将幼儿园建设列入全市20项“工程”,在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上持续用力,先后新建改扩建和提升1300余所幼儿园,累计认定补113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17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机构编制和办园经费,制定“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学前教育。
2019年年初,天津市下定决心,出台学前教育深化规范发展实施意见和两年行动方案,计划用今明两年时间解决全市10.8万个学位缺口。主要举措是打响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战,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园专项治理,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解决“入园难”问题。
天津市大力并逐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幼教领域也不甘落后。高位起步,高位发展,让老百姓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1994年,天津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天津市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步走”战略。首轮达标建设侧重硬件改善,第二轮达标建设侧重内涵提升,第三轮达标建设侧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已完成两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第三轮达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部向全国推广了天津的经验做法。
全市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达到了100条现代化建设标准,全市100%的公办小学已实现免试就近入学,99%的公办初中实现免试就近入学。2015年,全市16个区全部通过县域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三个通过国家认定的省份。
1999年,天津市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年,天津市提出“再建几所‘南开、耀华’这样高水平的学校,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大力推进示范性高中和历史名校建设工作。
天津市将高中教育工作的重点,从集中力量建设窗口学校,转向建好每一所学校,由示范引领,转向整体提升,启动实施了《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标准(2012—2015年)》,同步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和农村高中建设两个项目,从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和素质教育4个方面进行建设,加快实现硬件建设现代化、标准化,软件建设多样化、特色化。2015年,不分城乡,不分重点与非重点,全市每一所普通高中都达到了现代化标准。同时,通过实验探索和典型引领,引导学校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
2016年,天津市出台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方案》,充分借鉴上海、浙江首批试点省份经验做法,深化高中课程和教学组织方式,重构教育资源,推行“选课制”“走班制”教学,将高中教育从“育分”转到“育人”。
2019年,天津市实施优质品牌高中建设工程,推进学堂建设、课程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等,预计到2022年,培育10所左右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特色突出的品牌高中,建设50个左右涵盖高中15个学科课程的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
全市普通高校共有56所,其中,本科院校20所、高职院校26所、学院10所。在校大学生由1978年的2.32万人增长至如今的59.1万人,其中研究生6.8万人、本专科生52.3万人。教职工4.7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14万人,占比66.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分别达到34.9%和7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4500人,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32年,天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为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和“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天津持续实施了五轮高校综合投资规划,落实质量提升工程,全市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分别达到95个、197个,国家重点学科增至8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8个,国家级教学、校均精品课程等多项质量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2018年,天津市“津课联盟”在成立,旨在联合各加盟高校共同打造“金课”,提升高校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质量立教,建设卓越本科”,自此,一系列线上线下学生爱听、言之有物的“金课”在各高校相继问世。
通过派遣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天津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高校的重要。持续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近三年已选派1862名高校科技特派员,为1620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服务。
2017年,天津5所高校、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市31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列全国第6,相比上一轮增长55%。
天津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出了126个优势特色专业和156个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通过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每年实施100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所高校成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建成51个高校众创空间,至今已聚集大学生创业团队2500余个、大学生创客近9000人,带动大学生就业1500余人。
今年9月,天津职业大学与天津理工大合开办的全国第一个养老本科专业──“老年福祉与管理”专业开学。该专业旨在培养老年服务中高层管理人才,解决目前养老人才培养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首批30名新生将在未来四年时间里,接受养老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历来是天津的优势特色。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区,天津深化职业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任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三五”期间天津启动了“天津市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了高职的20所国内一流院校和117个专业建设,以及中职的11所国际先进水平、7所国内先进水平、7所现代化达标的学校建设;支持了一批“以用立业”、综合实力强、优势突出、服务能力显著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天津市教委提出并指导实施“五业联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相互联动、协同发展),先后成立了7个市级行业大类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22个职教集团。
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评选中,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的项目“职继协同构建区域型职教集团,为建设学习型城区提供有效供给的创新实践”荣获一等,就是职教集团办学取得的耀眼。集团在中心城区统筹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各类资源,带动区域社区教育,服务学习型城区建设。
与此同时,天津职业教育在“走出去”方面也作出了创新的尝试。2016年3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技术学院设立第一个“鲁班工坊”,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泰国教育行政部门认可,成为泰国学历教学标准。2018年10月,泰国王室向“鲁班工坊”所在的泰国大城技术学院颁发最高项“国王”。
天津职业教育创新设立的“鲁班工坊”,向世界输出和分享中国职教和示范区建设优质,取得不俗成绩。短短几年时间,天津职业院校已在泰国、印度、英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柬埔寨和葡萄牙、吉布提建设了8个“鲁班工坊”,通过采取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院校再到本科院校,从技术技能培训到学历教育全覆盖的职业教育输出体系,帮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当地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产品、工艺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服务和产品输出,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鲁班工坊”的创立,标志着以天津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经过40年的,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领域所积累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得到先进国家的认可;标志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标准体系,经过天津的国家职教示范区建设,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和小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