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文化、新闻出版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原来由行政部门主管的出版单位将转为企业,各项教育政策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调整。教育期刊如何找到空间和发展之?江西教育期刊社领导审时度势,创新,通过植根教育,宣传教育,服务教育,履行教育出版职能,“育中来,到教育中去”,不断增强教育期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期刊社这棵大树根深、枝繁、叶茂。今春,本刊记者对江西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贺林香进行了专访。受访者虽从事教育科研、新闻出版工作已近25年,言必梓书,却仍然保留着一派军人的风度,表面整肃,却不乏机敏,十分健谈又相当得体,让人尽沐春风。
记者:现在很多事情都在追本溯源。多年来,江西教育期刊社坚守“育中来,到教育中去”的,将自己的立足根基扎到教育中,这常有远见的。请您谈谈对教育期刊“育中来,到教育中去”的理解和做法。
贺林香:这先要从江西教育期刊社的历史说起。江西教育期刊社的前身为江西教育工作社,创建于1950年4月,职责是编辑出版《江西教育》。它是我省的教育机关刊物,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创办的第一种期刊,由首任省长邵式平同志题写刊名。1959年,江西教育工作社更名为江西教育社。40年后的1999年,江西教育社更名为江西教育期刊社。目前,江西教育期刊社拥有2个主系列6种16个版本的期刊。其中“教师系列”的期刊有《江西教育》、《教师博览》;“学生系列”的期刊有《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开心》。教育期刊作为一种宣传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教育,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在把握教育规律和原则,补充国家课程、丰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教师、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显示出极强的专业性。同时,教育期刊作为一种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的教育传媒,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有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重要责任和功能。它具有鲜明的教育引导性、鲜明的地域特性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育中来”,简单地说就是要植根于教育,要与广大一线教师、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在办刊思想上,一方面要努力贴近教育、贴近教学、贴近师生,为教育与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充分发挥教育期刊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思想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教育。所以,不管是“教师系列”还是“学生系列”的刊物编辑,我都要求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当前国家以及全省教育工作的中心,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贴近教育、贴近教学、贴近师生。要求每期刊物都要有编辑策划的含量,教育宣传报道在广度、深度、影响度上要有明显的突破。教师刊物每期都要推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厚重的重点篇幅,唱响教育与发展的主旋律,为教师专业发展造势与铺搭桥;学生刊物要始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小读者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引导他们关心,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筛选当代中国和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用小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报道。比如:《江西教育》充分发挥工作指导刊物的优势,根据期刊作深度报道见长的特点,着力打造了专题策划这一新的亮点。专题报道或者关注某一个区域的典型经验,或者针对教育的某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推出一系列典型,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规模效应,对教育发展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就充分肯定了《江西教育》打破分割、注重区域推进的做法,称该做法“打破原有宣传报道比较 零碎 的局面,采取区域报道的集约宣传方式,选取有影响的某个地区(市、县或者学校),选择有影响的某个侧面,组织包括通讯、经验介绍、评论、论文等一系列文章,形成了规模宣传的效应。”再比如,2007年,总理作出“好中国最后一盆清水”的。为了让小学生从小接受、爱护家园的教育,《小学生之友》参加了由江西省多家宣传联合组织的“行走鄱阳湖大型考察采访活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就对鄱阳湖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系列报道。这个选题将本土文化和国家时政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浓郁的红土地风情,对鄱阳湖的宣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充分反映了刊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审读专家对这个重题和活动给予了高度赞誉:“思想敏锐,策划周密,实施得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小读者在各类习作中也表达了通过阅读刊物,对鄱阳湖有了深刻的了解进而产生热爱之情。
“到教育中去”,简单地说就是要服务于教育战线的广大读者,这是教育期刊办刊的归宿。如果以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教育期刊其实也是商品,它只有在读者订阅或购买后才能实现其价值。教育期刊的读者中有很多还是作者,其中不少还是教坛名师、一校之长或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如果我们所办的期刊能以质量赢得他们的认可,如果编者能以真诚和优质的服务激发他们“爱屋及乌”的感情,那他们不仅会积极为期刊提供优质稿源,还会增强他们推荐教育期刊的热情,扩大读者群,从而扩大刊物的品牌影响力。我们近几年就是紧紧围绕“打造 四个中心 ,培养强势教育期刊群”这个奋斗目标,来做好教育宣传和教育服务工作的。
记者:我记得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了一篇“江西教育期刊社新起点上新跨越”的报道,其中就提到了你们在努力打造“四个中心”。关于打造“四个中心”,您能具体谈谈吗?
贺林香:好的。关于打造“四个中心”,具体来说,其一是打造教育信息的中心。《江西教育》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作为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管的工作指导刊物,在打造教育信息的中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该刊聚焦教育热点,关注教育发展,能够做到省内重大教育新闻不遗漏,市县主要教育动态全覆盖,对重大教育事件、典型经验则可通过主题策划作深度报道。入选“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教师博览》作为全国第一本面向广大教师的文摘类刊物,以“博采、精选、巧编”为编辑方针,从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审视教育,审视教师,提出了“力争把国内外最新的教育事件和观点收入刊物”的目标,能够让广大教师在有限的篇幅与时间内了解尽可能多的教育信息。其二是打造教育教学研究的交流中心。我们有两个优势,一是人才优势,我社从领导班子到普通采编人员近50%有教育教学研究的经历,其中,仅担任过省、市、县(区)教研员的就有8人,特级教师先后有5人在我社从事编辑工作,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优势,《江西教育》(教学版)着重于教材教法的研究与交流;《高中生之友》、《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着重于的指导与研究。这四个刊物与教育科研部门、教学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第一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团结了一大批省内外特级教师和优秀教研员。因此,他们了育教学研究的前沿性,为一线教师服务能够做到知其所思、供其所需,教育新,推广课改新。
其三是打造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心。《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杂志被省内外教育界誉为广大中小学生的“三友”。“三友”正确的导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方乐土、。“三友”作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心的功能正在日益出来。2006年,为团结和组织全省有志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动中小学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我省成立了“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专业委员会”,该会就挂靠在我社,秘书处设在新蕾教育文化中心。这就为我社打造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心奠定了非常的基础。
其四是打造教育服务活动的策划中心。我社多种多样的期刊品种适应了教育战线点多面广的特点,使得“刊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模式的实施有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学生刊物可以面向百万小读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素质教育体验活动;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刊物可以为几十万读者搭建校长职业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服务平台。新蕾教育文化中心以及新成立的社经营部通过各种面向师生培训项目的策划以及其他文化创意活动的策划,使得教育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记者:四个中心的确立,对于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和找到教育期刊做大做强的切入点一定帮助不小吧!
贺林香:是啊。“打造 四个中心 ,培育强势教育期刊群”的目标一经确立,我们的视野顿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开阔起来,这一奋斗目标也有了若干个强有力的支撑点,这有利于我们塑造一个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充满活力的教育期刊社。
贺林香:近几年,我们策划了一系列与读者紧密相关的、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育活动,这些服务性的教育活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如《江西教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捕捉紧密配合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策划了一系列既服务于委厅中心工作,又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活动。2008年上半年策划了“ 党旗我,青春献祖国 全省高校党的十七大知识竞赛”活动,以及“我与祖国共成长 形势大课堂 百题竞答”活动,由于主题鲜明、创意独特、形式活泼,获得了成功,全省有70万大学生参与了此项活动。此外,该刊策划的首届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论坛以及通讯员、教师论文写作培训活动均有不少的人气。多种有教育科研含量的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小学生之友》策划的“行走鄱阳湖、母亲河”为主题的“鄱阳湖观鸟冬令营”活动,激发了小读者热爱自然、热爱家园、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小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感。这个活动受到了中央人民、《科技日报》等国家级的关注。该刊开展的小记者团活动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小读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有很大帮助。目前已将小记者的习作收集筛选,结集出版《缤纷的果实》一书,为小记者提供了一方交流思想、描述世界、书写的天地。《教师博览》着力拓展自己的服务功能,开辟“博览书屋”,为读者邮购图书,解决了许多教师购书难的问题;出版《教师博览 行者文丛》,整合编辑、出版、发行等多方资源,解决了教师作者出书难的问题。承办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西赛区高中组、初中组比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新蕾教育文化中心,依托“江西省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专业委员会”开展课题研究与论文评选活动,加大了对社内期刊品牌的宣传,提升了企业经营的文化含量。从2006年开始,成功举办了四届“新蕾杯”全省中小学生读刊用刊征文活动,全省每年都有上百万师生参与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期刊在全省的推广。该中心还整合了全国教育界的资源,多次举办了全省、全国社会力量办学高峰论坛,还策划、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培训、交流活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社参与策划并承办的“三十周年江西教育成就展暨2008首届江西教育博览会”,此次展会以“教育科学发展,服务江西崛起”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省教育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会共分九大展区,有228个单位参展,为江西教育打开了一扇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窗口,为各级各类学校搭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会取得了巨大社会反响。当时省副主任蒋如铭、省副省长等领导,对我社策划并承办的这次展会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项活动被委厅列为“2008年江西教育十件大事”之一。
贺林香:有两项公益性活动是每年必做的。一个是扶助贫困生活动,每年拨专款资助三百余名贫困学生。一个是赠送刊物活动,每年都要以期刊发行数的一定比例向全省中小学校贫困生赠送刊物。仅2009年,就向12 600名学生赠刊七万六千五百余册,赠送少儿读物一千五百余册,拨专款对口资助贫困生二十余名,累计金额超过13万元。其他的公益性活动就更多了,比如2009年在全省的“七一”主题党日实践活动中,我们向省教育厅定点帮扶贫困村崇义县杰坝乡黄沙村学生捐赠刊物1 500册,全社向该村困难和群众捐款近四千元;向汶川大地震灾区两次捐款共计三万余元;《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参加《江西日报》发起的“环鄱阳湖生态考察”活动,向走访的7所中小学校赠送了一批衣物和书籍;组织全省二百余名小学生赴永修县吴城镇观察候鸟,让小学生亲近大自然,接受环保教育等等。
记者:多年来,江西教育期刊社一直以“出精品文章,创名牌栏目,办一流刊物”为办刊目标。在打造教育期刊品牌、提高期刊质量方面,你们都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贺林香:教育期刊要吸引读者,树立自己的品牌,刊物质量是关键。期刊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期刊质量的竞争。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全员培训提高机制、过程质量管理机制、质量考核激励机制和质量审读评估机制这四种机制,使期刊质量得到了切实保障。
贺林香:好的。在建立健全全员培训提高机制方面,我社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为采编人员更新知识、自觉充电提供条件。一是每年为专业技术人员差旅、外出学习核定经费。二是拨付专项经费,为编辑部以及采编人员购买最新的编辑业务书籍和学习材料。为了学习编校知识的最新,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社里陆续派出总编室、各刊编辑部的业务外出培训达30余人次。先后参加了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出版物语言文字规范培训班”、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举办的“期刊标准培训班”、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培训中心举办的“咬文嚼字讲习班”、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期刊社社长(主编)岗位培训班”和“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等的培训,讲课的专家有厉兵、周奇、金文明、郝铭鉴等,他们大都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专家、编辑家。培训均收到较好的效果,有的还获得了主办单位的励,被评为优秀。我社有一个不成文的,外出学习的同志回来后都要在全社大会上汇报自己的学习。外出学习的同志在参加培训之前,向各编辑部搜集了编校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在培训期间,我们的同志就上述问题专门请教有关专家。参加培训的同志回来后在“学习汇报会”上向各刊编辑部一一作答,并将几天的学习内容浓缩成半天的汇报,这就让大家都能分享专家的研究,得到业务的提高。我社主办的内部刊物《江西教育通讯》的《学习园地》栏目围绕期刊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编发这方面的,对提高全体采编人员的编校水平很有帮助。多年来,我们了按季度举办业务的学习制度,先后邀请了《咬文嚼字》杂志总编辑郝铭鉴、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金志明、江西省图书馆研究馆员夏侯炳等专家学者,来刊社举办业务,大大拓宽了全体专业人员的视野,丰富了编辑出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为了切实提高各刊的整体质量,我们十分注重业务练兵。为了苦练“内功”,夯实采编人员驾驭文字的基础,我们每年举办一次采编人员专业论文写作的活动,并了数年。该活动既提高了从业人员动手写作的能力,又让大家了作者笔耕的艰辛。全员培训提高机制的健全,对于全社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和编校技能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各刊的全面质量管理。
在建立健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方面,明确了岗位责任,明确了三审制要求,严格实行五校制。我们提出,要出精品文章,创品牌栏目,办一流期刊,努力打造健康高雅、可读实用的教育期刊品牌,将最好的食粮奉献给千百万师生,就要让“质量是期刊发展的命脉”的落实到选题策划和的选用、编校等各个环节,使各刊编辑部都要明确每一位编辑、每一个环节的岗位责任,杜绝岗位责任缺失,做到刊物上每一个版面、每一篇文章,包括广告稿的编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如出现责任盲区产生编校差错甚至发生工作失误,均由编辑部主任(副主任)负责。“三审制”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出版管理制度,也是我社长期以来认真执行的一项“铁律”。我们在强调责任编辑对期刊质量负全责的同时,提出从责任编辑到编辑部主任(副主任)再到分管社领导,都要严格执行三审制的要求,规范程序,各司其职,确保期刊质量达到国家的标准和要求。初审全面负责质量,务必使修改到位,并对的真实性、科学性、正确性、新颖度、力、精粹感以及标题、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和符号的准确规范把关;复审检查初审质量并在的选题、导向、宣传口径等方面权衡把关;终审检查复审质量,对从整体质量、导向、宣传口径等方面作最后把关。严格实行五校制。我们对各刊的内文了五个校次。编辑部认真抓好每一个校次,责任到人。由于明晰了每个校次的要求,并且做到了层层把关,各刊的编校差错明显减少。
在建立健全质量考核激励机制方面,我社将各刊的人员质量、部门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都纳入了目标考核,不断地完善质量考核激励机制。我们把编校质量的考核纳入了年度考核、评选工作中,出台了《编校质量罚办法》和《编辑人员年度业务考核办法》。编校质量的分值占对各刊编辑部和编辑人员年度考核总分的25%以上。对编辑部的扣罚依据,包括印前专家审校样中发现的差错、印后专家审读的结果以及读者举报的结果,根据差错率多少扣分,直到扣完为止。在加重对编校差错处罚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编校质量优秀的编辑部和个人励的力度。对在全国、全省组织的期刊质量评比中达到优秀、良好等级的,或获得其他单项的期刊进行了励;对在全国、全省相关系统组织的年度优秀作品评选中获的也进行了励;对在社内学年度优秀作品评选中获的作品进行了励;对参加社内组织的编辑专业论文写作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条件,对优秀者也进行了励。
在建立健全质量审读评估机制方面,实行印前审读、印后审读相结合。我社拥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印后审读专家队伍,去年又陆续充实了数学、外语和编辑方面的专家,使专家审读的知识覆盖面得以扩大。为提高印前审读的实效性,我社专门在上海聘请了复旦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咬文嚼字》杂志的编委、《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作者金文明先生等4位审读专家,将他们的审校意见摆在印前处理,从而为各刊的编校质量把住了重要一关。同时,我们通过对印前审读专家的意见进行分类、综述,并分发放给每一位编校人员,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促使各刊的编校差错率逐期下降。实行专家审读与读者审读相结合,在注重专家印前、印后双重审读的同时,我们强化了市场检测和读者满意度管理。具体做法是,我们在各刊的版权页上刊登编校差错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并指定专人记录、整理读者的审读、举报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编辑部主任和责任人,限其作出合理回复。刊社对质量差错举报人予以适当励,认定一项差错后,便励第一时间的举报人若干元。近年来,读者的审读举报热情很高,我们认为,读者关注期刊的质量,我们关注读者的满意度,目标完全一致,都是关注着期刊的生命。将专家审读与读者审读有机结合起来的审读机制,使各刊的质量管理又增加了新的力度。
贺林香:事明,上述四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效果常明显的。2008年5月,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历时一年的全省报刊质量检查工作揭晓,我社主办的6种期刊,在“综合评估等级”考核项目中除1种期刊获得良好以外,其余5种期刊全部获得优秀。《高中生之友》、《江西教育》获得100分(满分),在全省报刊界名列前茅。省新闻出版局把我社加强质量管理、构建四种机制的经验在全省报刊界进行了推广。《江西日报》等省内主流对我社加强质量管理、注重创新的实践进行了报道。
记者:前不久,我从网上得知,咱社的《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119种优秀少儿报刊”之中,这非常不容易啊!
贺林香:(笑)您看到的应该是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名单,早在2008年,我们的《小学生之友》就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101种优秀少儿报刊”名单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末,在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上,《小学生之友》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据悉,涉及幼儿以及中小学生读者的获期刊仅为7种。在全国同类地方教育期刊出版单位中,仅我社的《小学生之友》杂志获此殊荣。
记者:除了上述项外,近几年,咱社刊物中的“学生系列”还获得了哪些荣誉?“教师系列”情况如何?
贺林香:2007年,《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双双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2008年,在江西省第三届优秀期刊评选中,《小学生之友》获得了“江西省第三届优秀期刊”一等,《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获得了二等。《小学生之友》的《大手牵小手》、《高中生之友》的《美文展厅》获得了“江西省第三届优秀期刊优秀栏目”。《开心》获了“江西省第三届优秀期刊封面设计”。教师系列方面的刊物,如《教师博览》2006年荣获了“江西省第二届优秀期刊”,2007年在龙源期刊网上“年度中文期刊网络国内阅读TOP100期刊”排名第35位;龙源期刊网上“年度中文期刊网络国内教育教学类分类阅读TOP10期刊”排名第1位。2008年《江西教育》的《杏坛沙龙》获得了“江西省第三届优秀期刊优秀栏目”。2010年1月,我社主办的5种期刊入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这在省内外期刊界都常突出的。
记者:2009年夏,记得我们在一次活动中谈到您将相当的精力用来抓经营管理,我认为这是抓住了刊社发展的主要方面。因为大多数杂志的运作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否则就难以和发展壮大。从整体上来讲,只有把编辑工作、管理工作、经营工作很好地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使杂志插上翅膀,让它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我想知道就管理和经营方面,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贺林香:在内部管理方面,一是推进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我社在全社范围内,按岗设职,双向选择,按《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聘任制度意见》的制定了我社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了用工行为,与每一位聘用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朝着依法用工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按照文化体制的总体要求,我社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因身份和资历带来的弊端,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例如:2008年,我社首次拿出两个执行主编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位社外应聘同志成功了执行主编岗位;二是实行利益分配方式,实行利益分配与业绩相挂钩的办法。在考核办法上,制定了科学有效、注重实绩的分级考核办法,即刊社对部室主任进行考核,部室主任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项目中增加了工作业绩的硬性指标,大大提高了工作实绩的考核权重。在分配方式上,打破了以往“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建立了分配与个人业绩挂钩、与年终考核挂钩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了收入差距;三是强化编辑策划和版面竞争,实施策划编辑制、项目经理制,拿出部分重题和一定的版面进行竞争,让这些期刊主动接受市场的检验,用刊物质量来占领市场。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才能使我社健康、快速的发展大道。为提高全社刊物的装帧质量和美术编辑设计水平,2006年我社对全社美术编辑进行了重新组合,成立了美编室,引入了版面竞争机制,实行了竞争上岗和经费包干,在内部管理、装帧设计的标准化、印后评估、教育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2007年我社拿出“两部一室”,即《教师博览》、《高中生之友》两个编辑部和社美编室进行试点,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和经费包干的目标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时间实践,编辑部的日常管理日趋规范,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在推动教育期刊主业不断上台阶的基础上,让多个轮子一起转,实现了多元发展的提速,多种经营工作思更加清晰,工作更加细化,方式更加灵活。我们抽调精干力量,正式组建了经营部,负责广告、培训、会展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活动,出台了《广告经营管理办法》等3项新的经营管理,促进了多种经营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仅去年,我社就组织实施了教育服务活动三十余个;组织实施了近三十万中小学生参与的“我爱我的祖国”主题读书活动;《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编辑部召开了十余个教育专题研讨会,聘请了多位全国知名专家来赣,参会教师达八千余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同时,《江西教育》还成立了理事会,一年来发展迅速,理事会达一百五十余家,理事会的成立,为我们多种经营项目的推广找到了立足点。此外,我社还积极利用已有资源,启动了高中学生艺术培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培训活动。教育服务活动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社刊物知名度的提高,广告收入也不断增加。2009年,我社多种经营总营业额较2008年增长近20%,与2006年同期对比,增长了近50%。
贺林香:期刊社发展,除了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作者队伍,一支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编辑队伍外,还要有一支懂经营管理、会策划的经营管理队伍。为解决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这一瓶颈问题,我社在2008年组织实施了“三个一批”工程,即通过“选拔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大力推进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指在编辑队伍中挑选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全面的同志,充实到经营管理队伍中来。2008年,有4名优秀编辑,包括一部分部室负责同志充实到经营队伍当中。经过经营管理工作的艰苦,这些“文弱书生”逐渐转型为“经营管理能手”,并成为经营管理工作的力量,取得了令人称道的业绩。“培养一批”指招聘选拔部分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经营管理队伍,把他们作为事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悉心培养。“引进一批”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给他们相对合理的待遇和施展的舞台。2008年,我社共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5人,这些同志有的已经成为部室的负责人,业绩十分突出。
贺林香: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解放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凝聚了。面对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打造 四个中心 ,培育强势教育期刊群”,既是目标也是一面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全社员工在旗帜下集合,在旗帜下奋斗,进一步凝聚,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其次是大家感受了压力,更找到了动力。原来社里对编辑部门虽然也提出了各种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实际上只要完成案头编辑工作就可以了。新的管理机制、管理办法一出台,大家就明显地感觉到了压力。除了编辑策划以外,你还必须关心期刊的发展,关心市场的,关心读者的需求,关心多种经营的指标,关心教育服务活动、策划的两个效益,等等,千斤重担大家挑。与此同时,随着新的管理机制、管理办法逐步科学化、人性化,也给员工们不竭的动力,员工们也感受到:只要你跳得够高,就一定能摘到树上的果实。再就是克服了懈怠,锻炼了队伍。改变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纪律松弛、职业倦怠的氛围,使谋项目、作策划、求发展的风气逐步形成。现在想起来,如何认识自己所在期刊的性质、功能、资源,如何错位竞争,扬优成势,开展具有两个效益的活动,项目运作时,如何挖掘、整合、拓展自己的编辑资源、人脉资源,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期刊编辑学,更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通过强化经营管理,谋求多元化发展,提高编采人员的营销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其结果是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的人才,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记者:江西教育期刊社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已有60年的历史,它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在工作指导刊物《江西教育》的基础上,先后生发出《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教师博览》、《高中生之友》、《开心》等2个主系列6种16个版本的期刊,成功地构建了为千百万师生采花酿蜜、流连忘返的园林。在新如此发达和更将发达的未来,在挑战和危机面前,您对教育期刊群的未来有怎样的构想?
贺林香:一是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筹建“江西教育期刊出版”。该项目既符合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规划和《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也能够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对于优化教育期刊出版产业结构,促进教育期刊出版产业升级,转变教育期刊发展方式,推动教育期刊出版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江西教育期刊出版”由我社申报,在江西新闻出版局、江西省教育厅指导下筹建,拟建于南昌市红角洲新区,占地约五十余亩,是融教育期刊编辑、照排、出版、仓储、物流、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目前该项目的申请报告已通过省新闻出版局给新闻出版总署了。二是实施“百万期刊建设工程”和“名刊建设工程”。《小学生之友》月发行量目前已超140万份,《初中生之友》月发行量也有八十余万份,我们将继续着力打造这两种优秀学生期刊,经过1到2年的努力,两刊的月发行量在全省率先双双超百万。《教师博览》作为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期刊,目前已经覆盖了除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我们将把它作为我社面向全国市场重点打造的品牌刊物,继续“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的办刊思,秉承“博而不浅、综而不滥、专而不涩”特点,使之成为广大教师“可读、可用、可存”的刊物,从而扩大我社在全国教育期刊界的影响。三是充分挖掘期刊资源,丰富期刊品种,进一步开拓多种经营市场,力争在教育服务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我社的资源优势,在做好传统期刊的同时,开展期刊数字化工作,通过数字出版和网络服务活动来增强刊社的经济实力,攒足发展后劲,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期刊群。四是启动与全国知名期刊集团的合作工作。去年,我们和知音期刊集团等全国知名期刊集团有过几次接触,这些知名期刊集团在详细了解了我社的经营管理情况后,积极与我社洽谈合作出版刊物,目前已经出台了初步的合作草案,后期工作正在进一步商谈之中。五是实行资源“整合”,一方面整合社内资源,调动部门的积极性,使之更加协调一致,从而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着手整合社外资源,瞄准行业外资源,借力扬帆行大船,力争为我社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记者:聊到这,我仿佛看见了在编辑出版这个战场上坦克军车兵士摧枯拉朽、攻坚克难、一切的气势。这让我想到军人生涯给您编辑出版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和二者的互通性。您今天的工作状态表明,人是要有点的,也要有点气势。这种气势就表现在、做事、做刊上。
贺林香:是啊,我是15岁参军,我感觉部队是个大熔炉,是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因为一支过硬的军队它一定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能始终牢记的旨,具有一不怕苦怕死,攻坚克难的勇敢战斗。在这样一个大群体里,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练和陶冶,必定能学到许多好的东西,比如: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等等。到地方后,1980年参加高考,考入大学中文系,从学习开始大转型。1984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教育科研、教育出版工作。我是2005年12月从江西高校出版社调江西教育期刊社任总编辑并主持工作的。到期刊社以后,我们首先从制度建设、质量管理、经营拓展等方面入手,在机制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既然是,就一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当时,我们是顶住了种种压力和阻力的,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6年,在教育收费政策发生重大改变的严峻形势下,多数省市教育报刊社征订数出现大幅滑坡,有些省市教育报刊征订数降幅甚至超过50%,我社也不例外,发行工作跌入历史低谷,期刊月发行总量只有140万册。感谢军人生活对我的塑造,让我越是困难的事就越要去做。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当时我和班子分头带领大家深入到一线跑发行,做服务。算起来,我一年基本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在基层跑、在做宣传。由于全社同志在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拧成了一股绳,当年年末期刊发行数逆势上扬,以每季15%的速度增长,刊物发行量当时在全省期刊界名列前茅。目前我们期刊月发行总量已超二百六十余万册,总码洋达到历史最高点,引起了全国同行的瞩目。同时,省外市场有较大拓展,我社的学生刊物已经进入、山西、湖南、浙江、安徽等市场;《开心》杂志在安徽省占据了同类期刊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记者:谢谢贺社长,您的坦克兵的“攻坚克难,敢于碰硬”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您在经营管理、创新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不畏、常抓不懈的令我们每一位想干事、有追求的同行所敬佩。我地祝愿江西教育期刊社再发新枝,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新闻出版事业的一棵常青树!五行缺木的女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