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天津教育> 文章内容

乡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在口上好学

※发布时间:2018-10-12 4:40: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食人蜥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26日讯(记者)教育关系万千家庭,更关系国家未来,城市中如此,乡村亦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把乡村教育振兴放在重要。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乡村教育在软硬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上都有明显的改观。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仍显而易见,亟须抓住重点、强力改变

  新学期,新气象,江西省鹰潭市余江杨溪小学新的综合楼和运动场先后投入使用,在校长陈增文看来,这些年,乡村教育的变化体现在学校硬件上,在教师、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在孩子们心里,“外在条件越来越好,同学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改善自家的生活和家乡的面貌”。

  就像陈增文感受到的,越来越多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教育发展的红利。随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等工作的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一政策进一步落地,乡村教育的面貌和水平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不过,客观地说,城乡差距还是很明显。

  不久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三届全国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了“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既谈到了成绩,也不回避问题,这也引发了全国常委会组员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根据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主要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推进。”全国常委会委员李学勇说:“教育是乡村的‘精气神’,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把乡村教育振兴放在重要,各地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时,需要统筹规划好乡村教育的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

  陈增文扎根乡村教育事业40年,他最大的心愿是为农村孩子办好口的学校。他感到,这些年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遗余力”。教育部的报告印证了这一点: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由2016年的281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67亿元,80%用于部农村和贫困地区,四分之一左右用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普通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分别达到1.14万元、1.55万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59.3%、61.9%。

  学生们普遍享受到“大礼包”:2017年,我国全面实现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全国1604万名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补助金额179.1亿元,其中90%用于部地区。

  为了早日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真正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教育部门把推进“四个统一”作为突破口。比如,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中央编办、教育部将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提高到城市标准,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师生比核定编制,按照实际配备的教师测算,25个省份小学、24个省份初中已达到统一标准;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建立了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陈增文说,杨溪小学这些年最突出的变化是面积扩大,从4亩到25亩,新建的综合楼兼具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多个教室,校园成了当地的一个标志。

  据江西省鹰潭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鹰潭把农村薄弱学校作为突破口,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所有项目建设基本按照教学点、村小、中心学校、乡镇初中的顺序,一所达标一所。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正在多地成为现实。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面积比2015年增长了10%;体育场馆、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达标率超过85%;互联网接入率超过90%,向农村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全国832个贫困县的10.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底线%。

  要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着力解决“乡村弱”问题,提升硬件只是一个方面,在提高乡村教育水平方面,各地都在积极想办法。

  在贵州省凯里市的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有一间2017年9月建成的“微格教室”,能够与杭州丰潭中学远程互动教学,“我们与杭州的老师交流更方便了,学生们也能通过直播一起上课”。校长姚文明说。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利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帮助两类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水平。

  对这一点,全国常委会组员也深有感触。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说:“‘互联网+教育’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以后标准的课程都可以由全国或者本地区最好的教师来讲,最后做成视频,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供学生自学。之后,学校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的疑问等。”

  不久前的教师节,网络道了大量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他们中有的是默默耕耘,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半生的,有的是怀揣理想,新近加入的“80后”“90后”,一代又一代的乡村教师用的坚守点亮农村孩子的希望。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国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出台了若干重大政策,实施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国培计划”重点加大了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建立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补助政策,努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积极建立和完善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有效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不过,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依然是乡村教育的“软肋”。报告中提到,一些地方师资统筹配置不够,还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绩效工资核定办法有待完善。有的地方乡村教师保障条件不落实,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在乡村任教,存在“招不来、留不住”问题。乡村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培训内容和模式需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对此,全国常委会组员争相献策。全国常委会委员陈凤翔说,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长期存在的质量不高、结构性缺编、难招难留等问题,要创师激励机制,对部贫困薄弱地区的农村教师设立中央专项励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对长期扎根农村,对农村教育有贡献的教师给予重。

  全国常委会委员邱勇表示,建好乡村教师队伍要解决教师待遇的问题。“对于政策中明确的,要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不少地方没有严格达到这个要求。待遇与编制两个问题不解决,队伍建立不起来,其他工作也难有成效。”

  全国常委会委员赵龙虎,要重视地方师范院校建设。“地方师范院校是解决本土师资的重要源头,教育部着眼于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论证师范类大中专院校的历史作用和未来发展,切实采取措大对地方师范院校规划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使其成为基层义务教育师资的重要阵地。”

  好消息是,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党和国家正出台政策举措予以解决。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折不扣落实现行的补助、励和各类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