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分类信息> 文章内容

天津人下午结婚不是自古有之- 高伟(组图

※发布时间:2018-11-12 7:04:1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天暖雨少,微风徐徐,每到6月天津都会迎来新人嫁娶的小高峰。恰巧在参加朋友外孙的婚礼上被同桌的外地友人问及:“为何你们天津人喜欢下午结婚?一定有什么悠久的民俗渊源吧?”这个问题以前就被广泛地探讨过,甚至许多专家学者引经据典后,本来貌似简单的问题,变得愈加复杂和繁琐了,其实年轻点的朋友,回家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不就清楚了吗?

  首先下午结婚的婚俗主要集中在天津市区,即便市区周边以及省等地也以上午结婚占主导。以前曾经出现过不少文章专门探讨为何下午结婚在天津如此普及,也有很多被刊发过,主要有五种观点:

  第一种也是流传最广的,被接受程度最高的,就是移民说。天津是个移民城市,居民大都从安徽一带迁来,自然就带来了安徽地区的某些习俗和生活习惯。而这些地方的确有下午成亲的习惯,因此认为天津市区采用下午过门是移民带来了当地的习俗和生活习惯的结果。

  第二种是码头文化说,天津是京畿的门户,运往的粮食绸缎都需在天津下海漕,换平底驳船到。天津的水陆码头是最忙的。就因为早上卸船装船没时间,就把成亲的事情推到晚上,久之,形成现在的模式,下午接亲,晚上婚宴。

  第三种是租界影响说,天津开埠后,天津出现了租界和,的婚礼仪式通常都在下午举行,国人也模仿举办的“文明结婚仪式”,接亲不再乘坐花轿,人们不必起大早去接亲,所以逐渐改为下午和晚上结婚。

  第四种是中华传统说,持这一派说法的学者引经据典论证“婚”字的起源,“妇人属阴,须日落地平线后,进夫家成亲”。证明古人结婚仪式都是在黄昏举行。

  第五种是天津人懒惰说,认为天津人懒惰,好睡懒觉,起床就快中午了,洗漱吃饭打扮完就到下午了,因此,下午娶亲更贴合生活习惯。

  还有多种说法,就不一一列举了,前几种说法或许还有一定道理,但最后一种就纯属无稽之谈了。明嘉靖年间,天津卫兵备副使汪来在《天津整饬副使毛公德政碑》中曾说:“天津无沃田,人皆以贾趋利。”说的是天津本退海之地,水多、沽多、港多、洼多,没有的肥沃农田,百姓多从商趋利,或劳动力换取微薄的收入,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维持生计。没有勤奋耐劳的天津人在码头、商界的奋力拼搏,眼皮跳吉凶哪里来的繁华津门、北方“小扬州”?普通人家起早贪黑都不能全家的温饱,哪里还有睡懒觉的时间。

  其实,历史上的天津和周边地区一样,也是流行早上接亲、中午前拜堂的习俗。最晚到上世纪50年代初,仍有一部分人家保持了早上结婚的习俗。我们只要了解一下旧时天津的婚俗,即可从中窥见天津人早上娶亲的端倪。天津婚俗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晾轿”,围绕着“晾轿”环节,还要展开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只有把这些程式化的“礼数”走过,才能出发去接新人。

  在成亲的前一天,男方家开始“落作”,搭棚垒灶杀鸡宰羊,大户人家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大宴远道而来的宾朋亲友了。头天下午,要把第二天接新娘的八抬大轿及全套“仪仗”请到口,拉起串灯,点起高照,请来的鼓乐班子吹起轻快喜庆的乐曲,称为“晾轿”,目的是向街坊四邻显示婚礼的规模和自家的实力。

  结婚当天凌晨,接亲的队伍即将出发,全套仪仗执事,装饰一新的八抬大轿,里面坐着压轿童子,轿后面跟着抱公鸡、抱凉席的童子和接亲人员,浩浩荡荡去接新娘。中午以前,要把新娘接进门,按例行礼,入洞房“坐帐”。在正午前,婚礼仪式“礼成”,主家大摆酒宴款待客人,晚上继续宴请。

  以后,一些新潮的知识青年开始追求“文明结婚”,不坐花轿,改坐马拉轿车,不戴凤冠改穿白色的婚纱。也提倡举办集体婚礼,结婚的新人必须要有颁发的“婚姻注册许可证”和医院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才能参加集体婚礼。1928年,南京国民礼章审订委员会及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主持制定颁布了《婚礼草案》,该草案了新式婚礼程序。此草案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对摒弃旧式婚礼的繁文缛节,男女平等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但即便如此,大部分还保持了上午结婚,只有少数在或参加集体婚礼的例外。这一点,我们在四五十年代保留的“结婚证书”上还能找到踪迹。在天津解放后不久,笔者还和母亲参加过两次亲戚的婚礼,都是在清晨去接新娘,中午前举行婚礼的。

  天津人普遍改为下午结婚,应该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天津是个工业城市,市区的百姓多为产业工人。1953年的2月26日,视察天津汽车制配厂(后来的天津机械厂、天津拖拉机厂前身),鼓励工人和干部当好国家主人,要学会管理工厂,管理城市。1954年的4月23日,毛又视察了天津永利大沽厂(天津碱厂)和造纸总厂,毛两次在天津的视察,极大鼓舞了广大产业工人的生产热情。

  在1953年6月15日,在中央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线和总任务,当时起草了《关于总线的宣传提纲》。听到的声音后,天津市广大产业工人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许多生产班组主动提出加班加点,赶超生产任务。许多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主动推迟婚期,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生产建设中。

  新中国第一块手表和第一台缝纫机的研制成功更是助推了天津工人的热情。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许多要结婚的青年工人简化了结婚程序,不再,利用下早班的时间,在下午去接新人,晚上大家欢聚一起,为新人祝贺。当时的曾有报道,新郎穿工作服赶回家里举行婚礼后,又赶回车间上班。利用休息日和工余时间办自己的“私事”,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态。

  后来到1958年“”时期,天津市区下午结婚已经形成较为普遍的社会共识,而市区周边地区基本上还是以农业为主,“工业”没有形成“土壤”,所以依然保留了早上结婚的习俗。

  因此,其实天津人下午结婚的婚俗很简单,只是因为时代特点而改变了原有的婚俗,继而再传承至今,而并不是天津自古就有着下午结婚这一独特的婚俗。

  

关键词:天津婚礼图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