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天津教育> 文章内容

李盛聪等: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3/27 3:44: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李盛聪(1964- ),男,成都人,硕士,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与现代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李瑞雪(1995- ),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与现代远程教育(成都 610066)。

  内容提要:研究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不仅是提高我国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也是当前各地社区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乎着社区教育的与发展。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管理行政化、社区教育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社区教育教学随意、社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是影响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去行政化、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成为提高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金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6成都学习型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成都市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人们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满足国民日益提高的文化和需求就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区教育正逐渐摆脱传统观念中落后、散漫、低端的非正规教育的形式,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和教育关注的中心。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发布了未来15年的教育目标和行动计划,即“教育2030行动框架”,框架认为“育议程将改变个人、社区及社会的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关注全民教育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未尽事业并致力于解决全球当前和未来的教育问题”。[1]为了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我国于2016年7月8号发布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2]30多年来,我国社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成绩,但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一是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好于部地区;城市与乡村社区教育不平衡,许多农村、县(市)还没有社区教育。二是社区教育质量不高,这其中有许多制约因素,但社区教育整体忽视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和评估是其主要原因。本文就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指导我国社区教育教学实践,促进社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与教学有效性(teaching effectiveness),两者在英文中并没有本质区别。“教学有效性”可以看做是“有效性教学”的名词表达形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国外关于“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中。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以下统称为“教学有效性”。

  一是教学目标观(梅德利),将教学有效性界定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结果。[3]巴兰缇妮、贝恩和帕克亦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成功实现了明确的教学目标。[4]二是教学行为观,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界定教学有效性。如Schonwetter、Clifton、Raymond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教师的行为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教学。[5]三是学生发展观,区别于教学行为类。此观点主要以学生的发展来界定有效教学,如Koppi、Lublin、Chaloupkar将教学有效性界定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6]

  一是从目标取向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学有效性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如肖刚在其硕士论文中将有效教学定义为“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7]二是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进行界定,即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如程红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此类观点从经济学出发,深化了社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含义。[8]三是随着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需要,学者们对其的理解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如皮连生先生提出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带领学生去哪里?二是如何带领学生去那里?三是怎么确信学生已经到达那里?”[9]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指教学活动的目标、过程、结果是否有效益和有效果的评价。

  国外教学有效性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研究之初的目的在于指出教师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国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d5gt.cn 指纹膜 共享纸巾机 赛车群 欢威

关键词:当代教学论坛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