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婚姻礼俗成为民俗中最绚丽多彩的内容。创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金狮大轿老会,由天津市区东于庄村李氏家族立会,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以金狮大轿为中心表演的传统民俗婚礼中,配有声乐演奏,抬轿者随着喜庆欢快的音乐,边走边舞,并有随队而行的銮驾仪仗执事展示,气势磅礴,带有浓厚的天津民俗特色。
天津北方网讯:古往今来,婚姻礼俗成为民俗中最绚丽多彩的内容。创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金狮大轿老会,由天津市区东于庄村李氏家族立会,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以金狮大轿为中心表演的传统民俗婚礼中,配有声乐演奏,抬轿者随着喜庆欢快的音乐,边走边舞,并有随队而行的銮驾仪仗执事展示,气势磅礴,带有浓厚的天津民俗特色。金狮大轿老会于2009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金狮大轿老会第五代传承人李炳欣向记者介绍,金狮大轿老会表演的基本内容由民间花会表演和传统民俗婚礼流程两项仪式组成。演出曲目包括迎亲、抢亲、搭救、拜堂及妈妈探亲家等,配以秧歌演出,表演形式独特。演员按京剧服饰扮相,角色有媒婆、小姐、丫环、公子、家丁等。乐队演员由7人组成,随队而行,吹鼓手演奏的民间乐器有唢呐、笙、鼓、钹、铙等,演员表演的动作主要有串四门、下对、跪场、文上桥、武上桥、跑场等,根据鼓点和乐曲,每对演员按不同舞姿和风格进行表演。
李炳欣说,传统民俗婚礼流程所用表演器具全部按清宫仪仗执事复制而成,以八抬大轿为主,有晾轿、设摆、童子转轿、迎娶嫁妆、迈马鞍、跨火盆、拜天地、入洞房等8项。八抬大轿轿高3.5米,宽1.4米,由轿顶、轿檐、轿衣、轿圈、轿杠组成,整个大轿雕刻有狮子滚绣球、龙凤呈祥等造型。出会踩街表演时以铜锣开道,吹鼓手演奏传统的“得胜歌”并配以秧歌,执事仪仗队居中,八抬大轿断后,抬轿者动作一致,一齐健步如飞快速向前跑去;一声“停下”的命令下达,八人又齐刷刷地停了下来。接下来的走“8”字形、原地360度“转辇”、“龙蛇形”、“上下桥”,表演过程中,八名抬轿者肩上的轿始终保持平稳,上下不颠簸、左右不摇摆、前后不晃动。抬轿者随着乐队敲出的锣鼓点节奏,步履轻盈,起伏有序,边走边舞,身姿优美,喜气洋洋,构成了浩浩荡荡的迎亲场面。此外,还有会锣、子孙灯、彩谱、大锣、门旗、软硬对、迎喜大旗、高照、喜字牌、伞扇、督旗、嫁妆挑、样箱、样盒等銮驾仪仗,由百余人组成的花会表演队伍,气势庞大,欢乐喜庆。花会表演和民俗婚礼相结合,服装道具、人物表情、音乐伴奏等情节,最具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剧中人的不同风格,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舞蹈史诗。
李炳欣说,金狮大轿老会除“”期间间断外,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风格和特点,上世纪十年代,老会曾多次参加外省市及我市组织的大型庙会祭奠和花会表演,分别获民间花会展演优胜和津沽花会大赛二等等项。
金狮大轿老会是天津古老传统婚礼的遗存,在几代人的精心和传授下延续至今,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原会址坐落于区东于庄前街13号,2000年拆迁后,无固定会址;表演道具和物品只能存放于东于庄小学内;由于无固定排练场地,该会古老传统曲目无法继续演排,致使濒临失传。
据传说,清朝乾隆下江南时,过天津三岔河口,见一百姓人家娶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见到迎亲队伍寒酸,排场一般。当时正逢乾隆高兴,随即下口谕,赐封“金狮大轿老会为皇会”,并赐半副銮驾(旗锣伞扇),从此流传至今,形成金狮大轿老会现在固定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金字旁的女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