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6月,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进入中国银行卡市场,这似乎为一场长期斗争画上了句号——斗争的目的是打入一个由一家得到政府支持的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行业。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16日报道,但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它们的战斗还远未结束。
报道说,去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将向外国竞争者开放国内银行卡市场,这两家银行卡运营商的股价随之大幅上涨。
已于6月1日生效的《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允许境外公司申请人民币清算业务许可证,但中国央行去年11月宣布的一条单独规定让Visa和万事达倍感头疼。
从今年起,所有在中国发行的银行卡必须遵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PBOC3.0)。分析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个技术标准与国际支付标准EMV(Europay、MasterCard和Visa的首字母缩写)不同。Europay于2002年与万事达合并。
报道说,指纹识别,支付标准问题是中国技术民族主义引发的一系列混战的最新一例。比如,Cinterion 无线模块,中国在2003年曾试图强迫所有在中国销售的无线互联网设备支持不同于全球性WiFi标准、由中国自主研发的Wapi标准。在受到科技行业施压、与美国方面进行高层协商、面临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被诉的威胁后,中国放弃了。
要达到新的支付标准,Visa和万事达必须改变卡片的生产方式,这可能带来巨额成本,窄带物联网。
“这将影响外国公司,但事情还没有最终敲定,”曾任万事达中国区总经理、目前是第一资讯(First Data Corp)大中华区总裁的陈启彰(James Chen)表示,“这个难题或许能够解决。问题是,移动支付安全解决方案,留给Visa和万事达的空间会有多少?”
芯片卡正在日益取代安全性较低的磁条卡,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封装在世界各地的借记卡和信用卡上,这些芯片的基础就是支付卡标准。尽管美国在采用“芯片密码”(chip-and-pin)技术方面步伐缓慢,中国却正效仿欧洲,试图彻底淘汰磁条卡。国际上和中国的支付卡标准都使每次支付交易仅产生一次性数据,让试图克隆卡片的黑客无法获取有用信息。
“我不认为(技术标准要求)会阻止(Visa和万事达)进入市场,但这是一招缓兵之计,”咨询公司Ovum的金融业科技分析师吉勒斯·乌巴格斯(Gilles Ubaghs)说。
专家们表示,如果中国在WTO受到关于支付卡标准的挑战,中国可能再次搬出安全方面的担忧,就像中国当年试图说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Wapi标准时那样。
报道说,本次允许外国公司申请人民币清算许可证的新规定出台之前,在2012年,WTO曾裁定中国不公正地歧视外国电子支付处理商。
中国本土支付清算机构中国银联(China UnionPay) 2002年由中国央行批准成立。目前中国银联的主要股东包括一些国有控股银行。
中国各银行确实也发行Visa、万事达和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的信用卡(它们的支付是通过这些银行的外汇网络完成的),移动手机钱包,但几乎没有中国商家接受这些信用卡。持有这些信用卡的中国人主要是在出境旅游期间使用它们。
根据支付行业简讯《尼尔森报告》(The Nilson Report)的数据,中国银联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提高迅速,其占全球消费交易金额的比重已从2012年的6%提高到去年的10%。
对Visa和万事达而言,关键问题是:它们是选择接受这个技术标准要求,还是要求美国政府再次向WTO申诉。尽管法律方面的挑战可能会使它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进一步推后,但法律专家们表示这两家运营商非常占理。
香港中文大学(CUHK)法律系教授布赖恩·默丘里奥(Brian Mercurio)表示,北京方面可能违反了WTO的要求,即成员国需采用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除非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需另起炉灶。
中国标准的支持者表示,该标准包含了EMV标准不支持的额外特色功能,比如对近场通信技术的支持,该技术能实现“非接触”支付。
然而,“即使万事达和Visa重新设计芯片来符合这一标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无损于这一点,即中国这样做是在脱离国际标准另起炉灶,制造不必要的贸易壁垒,”默丘里奥说。
“Visa相信,在支付行业,全球通用的标准对于确保持卡人的方便和安全至关重要,”Visa公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