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梦见洗头
“大约在10年前,智能手机开始进入中国时,我们的APP基本是靠C2C模式——Copy to China,比如,微博其实是克隆了推特的模式;而在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大量APP出生之后,开始CFC——Copy from China。”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这样说。
在2013年的夏天,在中关村一座破旧的居民楼里,从美国硅谷归来的郑朝晖博士,将一款新型APP——一点资讯推出上线。从此,一点资讯把资讯阅读从“千人一面”带到了“千人千面”。仅5年光景,其每日活跃用户(DAU)已经超过6500万,小米、凤凰、OPPO,以及文投集团先后成为其股东。
2015年5月,郑朝晖又回到美国,创立了“News Break”,一个面向主流英文市场的移动资讯APP,以新闻作为切入点,基于用户的长尾兴趣比如育儿、美容、修车、围棋等内容,如今日活用户接近百万,已经完成B轮融资。
“News Break同样使用了‘千人千面’、算法分发的产品模式,即:先有用户画像,再去匹配相应的文章。”吴晨光说,如果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根据在APP里的行为——比如点击、评论、分享、收藏以及搜索、订阅等,判断你喜欢什么内容;然后再投其所好,推荐相应的内容给你。也恰恰是通过这种方式,News Break迅速捕捉到了美国用户的画像,并获得大量用户的青睐。
如何面对不同国度用户习惯差异?吴晨光坦言,News Break的算法团队也发现:中美用户的阅读习惯确实存在一些差别。特别是中国的普通用户不是很愿把自己的兴趣主动表达出来,基本是推什么、点什么,在客户端上搜索、订阅较少,这也导致了推荐的内容多是“爆款”——也就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比如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
“相比而言,美国人则相对愿意主动把爱好说出来,并进行搜索、订阅。所以,News Break通过‘兴趣引擎’的技术模式,很快了解某一个用户的深度需求,最终,News Break将自己定位为‘探求和满足用户的深度兴趣’。”吴晨光说。
自2012年8月微信账号的功能上线后,现在中国已经过超过3700个自,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等平台,先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自系统。“这又满足了‘千人千面’分发的客户端,以及社交的大量用户阅读需求。”
记者了解到,News Break也正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美国本土自”系统。“因为有了对用户数据、用户画像的分析,编辑们也就知道去找什么样的内容、拿到多少内容,调动作者生产各种内容,以达到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之间的平衡,而不仅仅是社交每天上的头部内容。”吴晨光说。
在吴晨光看来,一点资讯的国际化,输出的主要是技术和产品;抖音、快手等APP的国际化,也是将算法模型和产品模式进行输出,并“因地制宜”地进行运营。“内容的交互,是文化互鉴的基础。”
怎样实现输出更能更容易被对方接受?怎样互鉴的效率更高?吴晨光认为,就涉及到对对方用户的了解,算法和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能够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兴趣引擎”等技术的应用则加深了这一点。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