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至2月7日,天津市委网信办按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组织全市网络开展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络新春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以蓟州区为起点,第七站来到了位于宁河区丰台镇北村。小浪带您一起走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走近非遗文化。
“吉祥如意画,浓妆淡妆几度真。抱得鲤鱼年岁好,门神为我守三春。”童年记忆里,每到岁末,大人们总是赶大集、买年画、贴满墙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窗花、吊钱对于天津人来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窗上贴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和吊钱,是人们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因此剪纸便成为诸多新年符号中最具民俗特征、“年味”最足的一种。
说到吊钱,丰台剪纸主要以吊钱为主,在当地称作挂钱、长仙或津文,精细类叫门才,粗犷类叫隔几儿,还一类叫大联儿,由吉祥文字和传统铜钱、万字花纹组成。2009年剪纸被列入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外表看似很普通的一间平房,但是屋里的东西可是大有来头,窗上、墙上、桌上,挂着、粘着、摆着各式各样的吊钱、窗花和剪纸手工艺品,各色彩纸、各式剪纸,让人们看的是目不接暇,这就是平时刘士存师傅制作手工艺品的工作室。刘士存夫妇是剪纸工艺术的传承人,他跟我们介绍,丰台剪纸常用于家庭装饰、祝寿、祭祀祖先、红白喜事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民族系列,有生肖系列,有鸟系列等。由于他们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做题材,对物象观察,全以淳朴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粗犷、简洁、质朴,线条挺拔、流畅的特点,概括中有细致,写实中有夸张。随着时代的发展,除少数艺人保留传统手工剪法外,现多数人已用雕刻的方法从事这项艺术了。
说着,刘老师傅便拿起了一沓红纸拿,放在一张蜡板上,用锋利的专业刻刀精细娴熟的雕刻起来,在雕刻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刻刀、蜡板、选纸还是手法,都常有讲究的。刘师傅说,这些手工艺品在市场上不仅丰富了咱们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咱们的经济发展,同时,给咱们中华民族也提高了特色服务。
宁河剪纸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性、装饰性,还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除此之外,东丰台镇“木版年画”也常出名的,据宁河区志记载“东丰台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乾隆年间”,东丰台木版年画创始至今历经数百年,因其独特的构图和技法而在中国独具一格,是我国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木板年画画面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特征鲜明。董静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丰台木板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东丰台木版年画是继承了北方平水系统的坊刻传统,是该系统的分支,工艺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手法。而东丰台木版年画在构图和颜色上讲究鲜艳与夸张,画面风格突出、粗犷,其版式独特。2007年东丰台木版年画被批准为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制作风格上讲,董静师傅出手的木板年画全部纯手工制作。说起木版年画制作的艰辛,年过7旬的董静老师傅感慨,这样精雕细刻打磨出来的年画,虽然每个细节都要谨小慎微、全神贯注,但他却乐在其中。当记者问到是否有传承的时候,董师傅高兴的说,有,那是一定有的,除了我孙女、侄女外,我还有9个徒弟,我始终都是一个旨,只要有学的,我不计付出,不计报酬。为了不让手艺失传,董静师傅还告诉记者,他还在几所学校教课,教孩子们年画绘画。而且在董老师的徒弟当中,已经有两位参加了展览,可以独自的操作了。
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素有“京东第一镇”美誉的宁河区东丰台镇,蕴含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无论是剪纸还是木板年画,这些艺术魅力都成为了民族特有的财富。
传统工艺是否兴盛,不是看经济规模如何,而是看它所蕴含的价值能否深入、能否代表国家形象、能否传承不散。宁河区东丰台镇,一个具有百年历史老村庄,民风淳朴,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么这些经历百年兴衰的非遗手艺还能传承多久?年终岁末,那些在外打拼回乡的亲人,你们愿意打破这些非遗手艺后继乏人的困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