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天津新闻> 文章内容

梦开始的地方——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定西纪事

※发布时间:2018/9/16 20:51: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马年春节前夕,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八年级学生宋小琴第一次坐飞机来到天津。她此行肩负一项特殊的任务:代表天津师范大学希望学校的249名学生,为在当地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颁发“线年度人物”杯。

  从2002年开始,天津师大一批又一批研究生在距离天津千里之外的甘肃定西,开始了他们“用青春耕耘,用奉献圆梦”的支教接力行动。12年来,125名优秀研究生在这里的10余所中小学的三尺上,为13350名学生累计授课约42720课时。这些“研究生老师”的奉献了当地群众,也在自己的追梦过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在天津师大建校40周年之际,全校师生捐款20万元在巉口镇捐建了天津师范大学希望学校。从2002年起,该校每年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希望学校授课一年。

  仲秋是第一批去支教的研究生。希望学校周围群山环抱,想要买一周的生活用品,他得走四五个小时的山到镇上去。

  当时,学校里共有9个年级400多名学生,任课老师却只有19人。这就意味着,每位老师除了要负责至少一门主科外,还要兼三门副科,工作压力很大。仲秋发现,除了上课、背书、做课间操,学生们没有任化娱乐活动。仲秋和他的8个伙伴主动请缨承担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课程。在支教团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课本以外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

  这年秋天,仲秋他们为希望学校的同学们精心组织了一场“阳光文体运动会”。学生和家长们提前好几个小时就来到操场等待开幕式表演。孩子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学生鼓乐队的伴奏下入场时,掌声、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那几日定西连日阴雨,但赛场上每一位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是支教工作的重要内涵之一。此后,历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致力于课堂教学的同时,都努力为当地的孩子们开辟出一个个鲜活的第二课堂。如今,这个的山村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成为方圆百里最受当地百姓好评的学校。让孩子们沐浴校园文化的七彩阳光——仲秋他们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巉口镇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的地区,最大的困难是缺少水源,当地村民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的唯一来源就是窖水。所谓窖水,就是将流经地表的雨水、雪水积攒在事先挖好的水窖里存储起来以备使用的水。当地净化窖水的方式除了在水窖中定期添加白矾等化学药剂外,就是靠自然沉淀将水中的杂质沉积在水窖底部。

  初到定西,张玥很乐观,也很自信。然而,她很快就发现,这里之艰苦出乎预料。到定西的第二个月的一天,脸都没洗的张玥再也难耐断水一整天的口渴,她提着水桶来到水窖,饮下了生平难忘的一口水——浑浊的、积攒了一年的雨水和雪水。“之前我怎么也想不到竟有一天能在这种中学会了‘珍惜’!”

  此后,张玥在这里经历了人生中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睡高矮不一的长凳支起的木板床;第一次要将带去的全部衣服穿在身上抵御初秋深夜的寒冷……

  支教生活结束后,张玥对于定西的思念与日俱增。如今已是天津师大文学院团委的她,希望有更多大学生为定西的教育事业贡献才智。在她的下,每年的研究生支教团里都少不了文学院的学生,扶贫支教的接力棒在师生手中一直传承。

  天津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在教学工作之余,定期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状况,借助、网站等,联系爱心企业、单位、个人向这些贫困学生伸出援手。12年来,支教团累计募集到5000余件文具,6700余套衣物,12000余册图书,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王彬是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立志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他,大学期间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到了定西,他的优势很快显示出来:他教的学生进步非常快。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排在年级前50名的学生中,有48名来自他执教的班级。

  第二学期开学,当王彬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却发现他教的4个班里,共有12名学生没来报到。经了解,这些孩子大都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了。“如果我早些想到他们可能会因为交不上几百元学费而辍学,我会用研究生补助金来资助他们,毕竟他们需要的真的不多!”王彬。

  为了不让更多的学生辍学,在4个月的时间里王彬走遍了安定区所有的乡镇。他将贫困学生的家庭资料发布到网上,寻找热心人提供帮助。到2005年底支教生活结束时,王彬共募集14650元,资助了30余名学生;接受捐赠的衣物13箱、文具1500余件,发放到1000余名学生手中。

  2008年,王彬结婚了,他将自己的蜜月安排在定西,与爱人牵手来到曾经支教的地方。王彬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一年西部行,一生西部情。支教生活虽然早已结束,但这份光荣的青春事业并未结束,我如今依然在为西部的孩子们一圆求学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1年7月,张玥的学生孟亮来到定西,在希望学校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班里有个叫魏亚萍的女孩,是从席滩村小学转来希望学校读六年级的。孟亮还记得转学那天的情景:一个黑黑瘦瘦的小姑娘,穿着一身破旧但干净的运动服,戴着一副套袖的手臂紧紧抱着新领的书本,怯生生地走进了学校大门。当时,孟亮还不知道,魏亚萍是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赶来上课的。席滩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差一些,魏亚萍的学习成绩不如班里的其他同学。虽然孟亮专门给她“开小灶”补习基础知识,但她的成绩并没有明显提升。孟亮渐渐有些烦躁,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有一次,魏亚萍的举动改变了孟亮的想法。

  在运动会上,1500米跑是耐力和体力的“苦项目”,迟迟没有人报名。“让魏亚萍跑吧!”有人提议。让瘦弱的她在这个项目上竞争,连孟亮都觉得不靠谱。然而这个腼腆、内向的小姑娘却没有推辞。比赛那天,参加完其他项目后,魏亚萍又气喘吁吁地站在了1500米起跑线上。发令枪响过,看到魏亚萍在跑道上竭力奔跑的身影,孟亮感受到一份久违的纯真与可爱。

  一年的支教经历让孟亮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与其说我是这30个孩子的班主任,倒不如说在这短短一年中,我们在艰苦的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孟亮说。他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支教生活,回到天津师大后,他举办了“梦开始的地方”支教摄影展——“这既是对我一年支教生活的完美总结,也能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西部,了解支教事业。”

  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很多很多,陈茉、刘海建、徐喆、温梦竹……如今,研究生支教团的经历已经成为天津师大思想工作的生动教材,感染和激励着全校师生,在校园中形成“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志愿服务、薪火相传”的“支教”。

  在巉口镇山区,方圆百里的孩子们每天都要徒步几个小时的山才能到学校上课。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们就要从家里出发,冬日里这个时辰天色还是黑黢黢的,微弱的手电筒光便是孩子们仅有的依赖。如果天气恶劣,崎岖的山再被雨雪覆盖,上学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带着色彩。

  2013年4月,研究生支教团在“孟亮支教摄影展”上向全校师生发出:通过爱心募捐为希望学校的学生们建造一幢学生宿舍楼,让孩子们不再起早贪黑地奔波。短短一周,支教团就募集到224610.5元的捐助款。5月21日,历届支教团的代表带着全校师生的嘱托和重返甘肃定西。当天,希望学校的操场上像节日一样喜庆,天津师范大学希望学校学生宿舍奠基仪式举行。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声音让张玥欣喜不已:“张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赵春梅,10年前您教我英语……我现在是咱希望学校的老师了!”原来,10年前的学生赵春梅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城里学校任教,毅然回到这所山区学校。10年前的师生,此时,紧紧相拥。

  “支教”已经成为天津师范大学的宝贵财富。该校有一项贯穿全年、最受师生追捧的系列教育活动,叫作“梦开始的地方”:新生入学教育时,组织“研究生支教”,让刚刚完成支教任务的支教团与新生面对面交流;举办“支教摄影展”,展现西部教育现状和支教团的支教生活……手机报、校园网、校园文化艺术节,支教故事是主题,支教团是明星。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影响下,该校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达2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9万余小时,“结合所学,奉献所长,服务人民”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天津师范大学已蔚然成风。(本报记者 陈建强)忽悠美女老板结局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