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刘笑非特约记者林朱辉白天,阳光透过道两旁的绿植,在柏油上留下点点光影;入夜,月光穿过高矮不一的民居,洒落在散步的居民身上。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内环一上,日与夜的交替中,不变的是愈发
白天,阳光透过道两旁的绿植,在柏油上留下点点光影;入夜,月光穿过高矮不一的民居,洒落在散步的居民身上。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内环一上,日与夜的交替中,不变的是愈发闲适的生活。近年来,昌江在“双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深入推进城区背街小巷,促使城市不断改善,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在推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昌江清楚地认识到,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与民共享发展红利,最终的目标,是建设人民幸福的“山海黎乡大花园”。去年,昌江完成民生支出28.9亿元,占到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4%,其中投入2.2亿元办成的10件民生实事,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城镇新增就业3296人,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下,远低于省下达的4%控制目标。伴随社会保障的不断健全,昌江临时救助和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补贴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小时候去一趟县城,得翻山越岭,走整整一天。”9月15日上午,看着一辆辆小汽车行驶在王下乡的公上,乡老干部林峰感叹,从前的是王下人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今的,是昌江县委、县在民生保障方面发力,慢慢来的。
发力民生,昌江在“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曾经“困”在群山中的王下乡,如今不仅水泥修到了口,光纤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也早已打通。年近花甲的林峰笑着说,父辈口中砍山爬树是“必修课”,但如今上网购物则成了生活必备技能,“现在下单就能送到口,哪还有母亲口中买盐都困难的日子!”
不仅是林峰一家,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让王下乡家家户户用上了互联网、勤劳的村民买上了小汽车,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截至今年初,随着政策落地见效、项目发挥作用,昌江农村公里程达到847公里,全县74个建制村、184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道,农村公养护率达100%,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出行。
“率先在全省完成自然村道硬化和实施交通长制,行政村通车率排名全省前列的同时,还被评为了全国首批四好农村示范县。”昌江交通运输局局长吴增荣说,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昌江农村公计划建设总里程约563公里,总投资9.98亿元。届时,在为全县贫困村脱贫致富打下了扎实基础的同时,还将实现农村网的提档升级,让村与村之间的网更加完善。
如今,随着“五网建设”的深入,整个昌江自然村光纤网络和4G信号覆盖率分别达到80.4%和98.9%;“大水网”建设的加快,让小农水设施建设项目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稳步实施,全县1.6万亩农田的灌溉得到恢复和改善,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投资7781万元完成电网建设,使用电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编制完成燃气专项规划,推进乌烈等3个乡镇的智能燃气项目动工建设惠民措施全方位落地,提升着昌江群众的生活质量。
幸福指数提升,少不了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近年来,昌江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多馆合一”等公益性场馆的建设,推出霸王岭山地超级马拉松、棋子湾自行车赛等一批体育赛事品牌,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同时,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从“看病贵、看病难”,到如今小病不出村、口享受国家级医疗服务,对于昌江而言,现在看病越来越方便,医院医疗水平越来越高,而这都得益于昌江不断推进的医疗工作。
去年11月,备受各方关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昌江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以下简称昌江医疗集团)正式成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昌江在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标志着湖北、海南两省之间深具“昌江特色”的全新医疗帮扶模式,此举不仅全面提升了昌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对昌江医疗卫生事业有着深远影响。
昌江医疗集团成立后,为建立“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昌江提出并实施了“全县域乡村一体化急救体系”建设方案,通过统筹协调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冶、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让全县群众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昌江医疗集团党委何谦然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目前推行的“全县域一体化急救体系”,共设有3个级别的站点。其中,一级站点为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和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其职能主要是统一调度,打破空间壁垒,落实排班,让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分配。二级站点则设在乌烈镇、海尾镇和七叉镇的镇一级卫生院,通过实行垂直管理、服从上级站点调度,实现区域协同,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抢救病人,同时承担起双向转诊职责,节约医疗资源。站点则设在除乌烈、海尾和七叉外的其他9个卫生院,通过对上级站点负责,直接联系和对接所有的村卫生室,保障群众能够就近就医。“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对二级站点的建设,通过强化二级站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人员保障、车辆配备、急救设备,发挥全县域一体化急救体系作用的同时,也探索着分级诊疗新模式。”何谦然说。
“不仅要让群众在口就能看上病、看得起病,更要看好病。”对于昌江医疗集团的发展建设,昌江县委黄金城说,联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是昌江继实施限费医疗、推进公立医院之后,在医疗体制上迈出的又一大步。
如今,在着力打造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新型医联体的基础上,昌江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合作硕果累累,不仅建成2所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还全面完成了77所行政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同时继续推动黎族医药传承,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感。
奔波在山村之间,忙碌着脱贫攻坚,对于王下乡工作人员韩汝雪来说,能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虽然辛苦,但也值得。今年26岁的她,是从王下乡走出去的大学生。“没有昌江推进的教育移民工作,我也没机会走出大山,如今回来支持家乡发展,其实是我的荣幸。”韩汝雪说。
早在30年前,昌江成立县民族中学,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集中享受优质教育,2006年,全面开展教育移民,让王下乡的学子得以走出深山。一直以来,昌江都在努力解决教育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平衡。
近年来,昌江率先在全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了各乡镇均建成一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同时将学前到初中高中阶段的“3+9+3”免费教育全面铺开,保障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此外,1052万元资金的投入让贫困学子享受到教育扶贫的实惠,推进着木棉学校、芒果幼儿园、“互联网+教育”等项目建设。抓实“好校长好教师”等工程,引进学科教师;加快推进“两校一园”建设;推动昌江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与厦门两所优质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让昌江学子在本地得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仅是在努力,昌江民间的助学兴学也蔚然成风。其中昌江红田农场普通退休职工陈省来、杨惠珍夫妇,自2004年起便拿出全额退休金,自掏腰包资助红田中学的优秀和困难学子。
昌江教育发展的丰硕,得到了来自各个层面的认可。近年来,昌江思源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等6项集体荣誉。
“我们还要加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引进国内名校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和教师编制结构,全面提升昌江的教育水平。”黄金城说,借助当前人才引进政策,昌江在做好“招硕引博”工程,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优秀教师的同时,也将继续支持企业进驻昌江投资,在昌江打造优质教育平台,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本报石碌9月16日电)梦见掉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