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运会群众比赛主赛阶段已经落幕,但“全民健身”却始终在津城如火如荼进行中。在距离全运会开幕只有一个月之际,“津云”—前沿新闻记者日前走进天津人民体育馆,亲身感受全民健身热潮。
记者发现,人民体育馆内展现了多种器材,每件器材注明功能和使用说明,方便易懂,适合边学边练;广阔的运动空间足以满足居民跳舞、下棋、打球等多样运动需求,丰富多样的健身设施也给市民健身提供了诸多选择。在年龄结构上,健身的人中不仅有六、七旬的老人,也有四、五岁的孩子,看上去,“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老少通吃”,真正开始走进更多普通百姓的生活。
今年65岁的李大爷可谓是人民体育馆内的老人了。他从2006年开始便保持5点至7点的晨练时间,而大多数老年人在开始健身之前,都有一段被病痛缠身的日子,李大爷也并不例外:“2006年前,我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太上心,各种病痛,原先的我是典型的三高症患者,经常住院;后来我就在老伴,孩子的带动下,每天早晨就来这里锻炼俩小时,久而久之,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增强了,血脂也降下来了。我们现在还参加由体育局主办的健步走比赛,痛痛快快走10公里,感觉非常好;现在外孙偶尔也跟我过来,我暑假还要带外孙参加游泳课,他在学校里也学射击。我还会带着原先的工友、同事一起自驾游,走出房门,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可以想见的是,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少年,健身意识早就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蕴含着自身对生活品质的高度关注。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群众健身所取得的收获是巨大的。只是与收获相比,李大爷还对记者提出了几点:“国家现在日益重视全民健身活动,群众比赛进入全运会更是一大利好,同时希望社区也能再多举办些健身活动,召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于此。”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又被另一运动身影所吸引。与大多数人运动方式不同的是,只有他一人选择的是轮滑。记者走进才了解到,如今已67岁高龄的他,轮滑已有27年,原先只是带孩子玩,未曾想到孩子没下去,自己却几十年。对此,他总结为:生活里的一部分了,放弃不了。“我原先是人民体育馆的兼职律师,律师工作挺忙的,能真正分担给健身的时间有限,当时人民体育馆旁边有轮滑馆,不忙的时候我就去轮滑馆里锻炼,正式接触轮滑是40岁,之后便一直到了现在。”
谈及健身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时,他告诉记者:“所谓的‘筋长一尺,力大三分’我锻炼27年了,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自己柔韧性、力量都有了十足的进步。”当记者问及如何理解“全民健身”概念时,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所谓的全民健身,我认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二是在文与武方面能否找到内在规律。因为我不仅喜欢轮滑,篮球、排球打得也很好,除此之外,我在家里还写字、画画、刻纹章,这就需要在文与武之间找到平衡。20余年的健身经历也告诉我,文与武之间能相互促进。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凭借自身养成的健身,也能找到攻克问题的关口。”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在轮滑上颇有造诣,他曾无数次被选为民间轮滑裁判,主要判定的是青少年比赛。谈及该经历时,他真挚的说道:“年轻人固然玩轮滑的多,但是绝大部分年轻人动作都不规范,有时候我看见了,就给他们一下;我做裁判就一个评定原则:别把孩子教坏了。这其中就包括基础动作上的修正。”随后,他也向记者道:“希望能增加更多的培训机构,提升轮滑训练的专业性。”去年春天,他和几个志同道合之人组成了一只10人的轮滑训练小队,平均年龄为65岁,未来他们还要将轮滑运动下去。
除此之外,体育馆内还有10余年、依旧征战全国比赛的羽毛球爱好者;还有参加“青年合唱团”,在无数音乐厅内进行展演汇报的民歌爱好者……真可谓是高手不仅在赛场上,也在民间。
总体来说,健身在改变个人身体状况的同时,更提升的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记者在实地采访时也发现,除了人民体育馆,天津还有很多可满足群众健身的场地。众多的场地选择、全面的健身器械、有利的政策方针、多样的比赛赛事势必能将老中青各类人群“一网打尽”,令其实实在在的爱上健身。(“津云”—前沿新闻记者谭红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