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健康生活> 文章内容

堵漏医保卡套现 用医保卡买卖给药贩子赚近40元

※发布时间:2015/8/4 8:52: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医保卡,用于支付药店购药和门诊医疗费用,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一环,被称为百姓“救命卡”。可如今,关系民生的“医保卡”却被有些人当作挣钱的工具。只有加强监管,扎紧医保制度篱笆,堵住医保漏洞,利用法律法规手段,才能真正堵住医保卡倒药套现的黑洞。

  记者走进一家复星大药房,正巧看到之前的一块摆放保健品的区域被单独辟了出来,涂料刷得雪白的货架上空空如也,三面展示柜围成了一个“凹”字型,天花板上垂下一块牌子“医点药品”。店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为了杜绝药房不规范售药,有关部门特地要求药店辟出的“医保药”区块,严格区分可以使用医保卡购买的药品和其他药品、商品,分开入库、分开销售。“以后,一来顾客可以一目了然,哪些药是可以用医保卡买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二来,也规范了药房日常的工作,有时候遇到顾客‘软磨硬泡’想要用医保卡买保健品、生活用品的,也有了明确的理由。”

  该店员还向记者透露,这样的“分区块”操作已经开始在复星大药房陆续开展,并且有望在其他药房得以复制。

  药房和监管部门确实有意加强对医保卡使用的管理和规范,但是医保卡的漏洞却仍不是说堵就能立即堵上的。一位姓苏的年轻妈妈在母婴论坛上发帖求助,向其他妈妈讨教经验,看看医保卡除了买药,还可以做什么,响应的妈妈真不少。小苏有些抱怨地说:“我和我老公医保卡里面的钱差不多有上万元了,以前还可以在药店刷卡买奶粉,现在不行了,各位亲们,说说你知道的医保卡的用途,就把钱放在里面实在不放心。”一位妈妈回答说:“我也在苦恼啊,以前还可以刷医保卡买护肤品,现在都不行了。不过不要慌,可以问问身边有没有朋友要买保健品的,医保卡在药房买保健品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位妈妈也回答道:“看个别可以刷医保卡的药房有很多生活用品的嘛,油、纸、食品这些,不都可以刷,不过要自己去找这种药房才行。其实我觉得医保卡里钱多,也是个保障,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个不舒服,现在的药价贵得离谱,我前年患感冒引发卡他性中耳炎,买药花了一千出头,儿子这次的病毒感冒也花了近千元,有啥别有病。”

  这边医保卡购物“风生水起”,那边医保卡套现又“风起云涌”了。想套现的人用医保卡从药店购买大量药品,然后卖给专门从事倒卖药品的“黄牛”变现,“黄牛”将药品再卖给需求方,形成所谓的利益链条。下一步,这张“救命卡”不知还会演变出什么花样来?“救命钱”又会流向哪里?

  医保卡购物卡

  “很多药店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其他非药类商品,优势就在于可以默许刷医保卡买单,不用付现金,再加上价格还比超市稍微便宜,不少人图方便,一般会顺手买一些日用品。主要是为了拉动销售额应对现在药店的激烈竞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药店工作人员说,“药店的工作人员知道这样做是违规的,为了避免处罚,他们不会向顾客开具列有明细的医保结算单。”

  药店出售生活用品,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方便老百姓使用医保卡。可是在医保卡的使用上,记者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出售的非药品价格都偏高。即使是使用医保卡购买这些产品,市民也多花了不少的钱。但是药店并不害怕,“这东西是贵,可是能刷医保卡,不是不用花现金嘛!”药店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医保卡也就一点钱,药店里恰巧也有这些东西,不用掏现金,刷卡顺手就买了。”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吴小姐对记者坦言。吴小姐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她也知道医保卡照例来说是不能用于购买生活用品的,但一般情况下她都会拿着卡在结账时“试着问问”。吴小姐年纪尚轻,很少生病,虽然医保卡里的余额不多,但在她看来,“不用也只是放着”。

  虽然医保部门用医保卡购买药品以外的物品,目前持医保卡到药房“打酱油”现象却并不少见。在部分医点药店购买日常用品,可以刷卡,购物小票上直接显示的是“中成药”,甚至是“消费”此类模糊的概念,有些顾客由于没有买完东西索要小票的习惯,药房便不给购物小票,这让有关单位无从查处。

  药店为竞争拉动销售额而打擦边球,普通市民图便利,乱花医保卡的救命钱。“那这些药店能不能只卖药呢?”有市民提出这样的解决之道。不过,记者了解到,药店主营药品兼售其他商品,只要经过相关手续,确实没有有关法律法规的,这就为店家违法刷卡提供了便利。而且只要不把医保结算单给消费者,医保部门就查无实据,也就处罚不了了。显然,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出医保卡管理制度部分环节的某些缺陷

  记者辗转了解到,医保卡购物在操作上并不复杂,计算出实际购买金额后,再套用医保目录中的药名,使之总额相符就可以了。

  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医保卡是用于门诊就诊和医疗消费的范畴,也就是说,使用医保卡是不可以购买非药品类的产品的。按照来说,不仅仅是药店卖非药品类的产品违规,就连个人使用医保卡购买非药品类的产品也属违规范畴。

  监管人员说,社保部门明确,医点药店中不允许摆放和销售生活用品,如果药店规模较大,需要增加销售范围,那么一定要与“药品销售区”分开。前是“不允许”,后是“如果”?假如没有这个“如果”,是不是对于持卡购物者会少了一些?监管人员还说,会经常进行监督检查,但药店暗箱操作,给查处带来难度。

  业内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医保账户的功能与意义,帮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不可乱用“救命钱”;医保卡购物乱象反映出监管的薄弱,专项行动不可少,长期监管很必要,法律保障更可靠,只有严查、严打、,才能让违规者不可为、不敢为。

  能否买保健品

  医保卡到底能不能用来买保健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国已涉及12个省市自治区全省或部分城市将保健食品纳入医保范围,江苏省多个城市更将健身消费纳入医保范围。

  在今年年初乌鲁木齐市召开的政协会上,乌鲁木齐市政协委员、新疆济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李德全带来两个关于医保卡使用的提案。李德全,职工医保管理制度,扩大职工医保卡的使用范围,允许职工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医疗器械、消字号产品。李德全表示,现在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下去必然积劳成疾,老百姓希望医保卡资金除购买药品外,还需要购买预防疾病、缓解亚健康状况的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来保障自身健康,“发达国家早就具备高度的保健、预防在前,看病、吃药在后的意识,一百块钱买保健品,十块钱看病吃药,一块钱抢救,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种错误的健康导致乱吃药、抗生素的现象剧增,直接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样,医保卡不但没有起到保健、预防的作用,更没有起到关键时刻救命的作用。”

  这么说来,医保卡向保健品似乎,不过除了个别省市自治区了这一政策,绝大多数地区医保卡仍是不能用于购买保健品的。

  针对刷医保卡购买保健品,记者对市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市民认为使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甚至是其他非药品是合情合理的。王女士赞同使用医保卡购买保健品,她说:“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像我们年轻人,医保卡里的钱用不完,要是可以用来为老人买些保健品,我觉得挺合理、挺好的。还有不少年轻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压力很大,也需要保健品来补补身体。”

  对此,另一位李女士也表示赞同。医保卡里每个月所存的钱,一部分是单位交的,一部分是个人交的,这些钱存在医保卡里是取不出来的,李女士认为:“医保卡里的钱是属于我的保险待遇,所以我可以随意支配,不买药,买保健品也行。”

  按照,医保卡是用于门诊就诊和医疗消费的范围,也就是说,使用医保卡是不可以购买非医保药品目录上的产品。但是,药店刷医保卡出售保健品、生活用品,冒名就诊购药,病历不记载或不完整等违规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规范医保卡就医,不造成医保基金流失,各地人力社保部门借助科技力量开发的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已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试运行,将对每一次就医行为、每一笔医疗费用的支出进行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医保违规行为,对于明显的超量开药、重复检查、套用医保编码等违反医保的行为,该平台将立即作出响应,予以提醒、警示。有关部门表示,如果一个药店被查到违规操作并取消医点资格,那么这家药店在未来一年内都不得从事医点业务。所以,药店一旦失去医保业务,损失非常大。

  套现得不偿失

  有说法称,中国医保基金的浪费率达到20%-30%,上海市人保局医保办定点医药监管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如果从“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的原则考量,这个数字只能算得上是保守估计。

  由于政策,离休干部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保基金支付,个别“老干部”就动起了不该动的脑筋。据2002年报道,上海两名退休人员在短短几天里,先后在多家医院看病、拿药,总金额分别达1.5万元和1.8万元。其中一名75岁的女性,医保卡上甚至出现了一项人工流产手术费。

  曾有一段时间,上海的一些菜市场、医院门口冒出不少有“收购药品”牌子的摊点。药贩收药时通常按市场价的50%给付,远高于上海市医保参保人员配药的自负比例。有些参保者还会根据药贩的要求,配来达美康、蒙诺、洛汀新、拜糖平、舒降脂等热销药品。

  一盒价值100元的药品,用医保卡购买再转手卖给药贩子,最多能获利近40元。“有些老人直接把药卖了,挣几十块钱转身就去菜市场买点菜,或找朋友搓麻将。”上述医药监管处负责人说。

  以上海为例,上海医保待遇分为账户段、自负段和共付段,一旦患者账户资金用完,就进入个人现金支付的“自负段”,再进入医保基金与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的“共付段”。

  相比在职职工自负段1500元,退休老人的自负段只有700元,且共付段的支付比例也较在职职工更加优惠。比如在医院就医,44岁以下的在职职工共付段报销比例为50%,而退休到69岁的老人,报销比例为70%,70岁以上老人则是75%。

  退休人员医保支付水平比在职职工高,也是药贩子更喜欢找老人“合作”的原因。

  我国法律,医保卡内资金专款专用。参保人在定点医院、药店就医购药时,可刷卡消费,但不能提取现金。医保卡里的钱,是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账户分立的政策。个人缴纳的全部保险费和单位缴纳的一部分费用共同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既可用于支付定点零售药店购药费用,也可用于支付门诊和住院费用中的个人负担部分。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一位法律专家那里了解到,医保卡套现,已属违法行为。从法律角度看,医保卡虽属个人账户,但其中一部分资金是由国家统一支付,必须专款专用。按照《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规,私自进行药品收购和交易的行为,是被明令的,一经查实将受到法律制裁。

  医保卡套现,被认为是一种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短视之举。从表面来看,它从本不能取钱的卡里取出了钱,但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的套现模式,意味着卡内资金实际上缩水了。参保者以后看病或买药,如果卡内余额不足,只能从自己口袋里再掏钱。

  但相关部门也承认,目前对医保卡套现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医保卡套现有两个步骤:第一是参保者持医保卡到药店买药;第二是参保者低价卖药给回收者。“第一步是完全的,第二步则因双方自愿而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取证难度很大。”

  加强监管堵漏洞

  应当承认,近年来,各地管理部门为医保卡出台了很多,但收效甚微,透支“救命钱”的漏洞仍旧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和医保制度设计上存在的先天性缺陷有关。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既然相关部门允许药店销售非药品,药店自然乐于扩大经营范围。而对于患者而言,按,该笔资金只能用于门诊医疗报销和到药房购买社会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品。不少身体健康、很少看病买药的投保人,其医保卡个人账户里积累了额度可观的资金。这笔资金平常不使用,对当事人来说就是“资源闲置”,而一旦生了大病需要住院的时候,这笔个人账户资金会先行,然后才通过共同基金报销。如此一来,一些投保人就认为很不划算。为了最大化利用不能取现的个人账户金,种种套现医保账户金的手段应运而生。

  另外,在制度和监管层面上存在漏洞,首先医保卡只能购买内的指定药品,并且还只允许本地使用;其次,由于我国法律并未药店兼营药品以外的有关商品,一些定点药店内设有非药品专柜,为医保卡被异化提供了渠道。正是因为缺乏对医保资金使用的有力监督,才造成遍地开花的“医保超市”和漫天飞舞的医保套现广告现象的发生,导致了宝贵的医保基金流失。骗、套医保现象大量发生,出社会保障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缺失,同时也表明一些地方医保监管松紧失度。

  此外,从目前的制度设计来看,最大的难点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很难消费者购买的是药品还药品。如此明显的漏洞,自然会有人去钻。药店有盈利的冲动,消费者有购物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这种看似你情我愿的“共赢”交易,实则是对集体利益的损害,不仅会对整体的医保基金带来潜在风险,更会影响医保制度的平稳运作。

  诚然,医保基金作为一项公共基金,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彻底根治医保卡乱象,恐怕还得寄望于医保制度设计上的进一步改良。

  一方面,医保卡被,也反映出了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够完善,倘若能实现全体从出生起便纳入医疗保障体制中,就会大量减少违规借用医保卡的现象。另一方面,加强医保宣传的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出台更为详尽的法规以规范医保卡的使用,加大违规单位和违规使用者的违法成本,用刚性措施医保资金不被药店或医院的违规行为蚀空。此外,对个人医保卡用度和刷卡激活凭证屏蔽等方面进行改良设计,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专家,当前最急迫和重要的是建立医疗保险诚信机制,即在医保中,一方面要建立参保人诚信体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包括执业医师、药师在内的医保信用管理制度。对于严重违反医保管理的人员,将其纳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增加违规人员的违规成本,从而促使大家自觉遵守医保,医保基金利益。(记者 严言)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