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天津新闻> 文章内容

线上新闻发布会 详解津城大小事

※发布时间:2021-11-17 10:29:35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市发改委副主任魏广勇:近年来,天津每年实施20项工程,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领域,增强民生建设的普惠性基础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在昨天举行的天津市会中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魏广勇围绕天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的总体考虑和主要目标进行了介绍。

  魏广勇表示,天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全面对标中央和市委《》,《纲要》编制过程中,主要突出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天津作为、创新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个方面。《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一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津城”“滨城”的“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最近,中央党校发布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其中,天津共享发展表现亮眼,全民共享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对于记者围绕该报告的相关提问,魏广勇在会上介绍了天津在共享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我也注意到了有关报道,天津共享发展指数得分68.18,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全民共享发展指数得分28.75、排名第一。”魏广勇说,“近年来,天津每年实施20项工程,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领域,增强民生建设的普惠性基础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民生保障的精准性;共建共享,注重汇聚民智、激发民力,激发各方面参与积极性,用有力举措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共享发展的落实落细落到位。”

  市政协委员华:“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一三区”功能定位。

  “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天津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着怎样的任务,又面临哪些机遇?”在昨天召开的市会中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协委员、天津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主任华结合我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进展,谈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任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天津最重要的战略机遇。过去五年,市委、市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在产业协同、协同、基础设施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成绩。”华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一三区’功能定位。”

  在先进制造研发建设方面,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承接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千亿级的制造业集群。

  在建设北方航运核心区方面,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通过环渤海港口协同联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亚世界级港口群。

  在建设金融创新示范区方面,重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

  在建设先行区方面,按照新发展格局要求,推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更高水平的贸易试验区。

  市政协委员、市生态局副局长苗加兴:市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以来,生态实现总体性、历史性、突破性好转。

  “市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以来,突出依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完成各项攻坚目标任务,生态实现总体性、历史性、突破性好转。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22.6%,较‘十二五’末的70微克/立方米下降31.4%;优良245天,较2017年的209天增加36天,大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昨日,市政协委员、市生态局副局长苗加兴在参加天津会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

  据介绍,我市水质量取得历史性好转,2020年,全市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首次达到55%,较2017年增加20个百分点,超过国家考核目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首次“清零”,较2017年下降40个百分点,超过国家考核目标50个百分点,消减比例位居全国第一。近岸海域水质取得突破性改善,全市12条入海河流,从2017年的“全部为劣”到2020年“全部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70.4%,较2017年的16.6%提高53.8个百分点。

  此外,土壤质量始终保持良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老百姓吃得更放心、住得更。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实现“两个全覆盖”,农村人居大幅改善。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委主任沈欣:“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启动5个农产品百万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保供、保供企业和一批“津农精品”品牌产品。

  “2020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蔬菜生产,生猪存栏和水产品产量都超额完成国家任务指标。我市农业产能大幅提升,保供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成为稳社会、稳的‘压舱石’。”昨天,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委主任沈欣在参加天津会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

  2020年,为确保重要“菜篮子”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及时出台扶持政策,使400多家涉农企业优先复工复产;抢种21.6万亩叶菜,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同时,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做到箱里有、库里有、地里有、碗里有。不荒一个大棚,不荒一个鱼塘。据统计,2020年我市蔬菜、猪肉、鸡蛋、水产品、生鲜乳等自给率分别达到81%、60%、74%、72%、100%,居于北方大城市前列。

  沈欣高兴地告诉大家,“2020年,我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农村人居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产权制度均全面完成。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6%,比2010年翻了一番。”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把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启动5个农产品百万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保供、保供企业和一批“津农精品”品牌产品。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开展乡村建设工程。打造高标准农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特色小镇和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美丽田园、美丽家园和美丽村庄。还要完成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落实党建引领,抓好乡村治理。2021年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市代表、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滨城”将侧重发展金融创新、研发制造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凸显临海特色,打造生态创新宜居的美丽海滨城市。

  “滨海新区将如何发力‘双城’建设,如何更好融入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在昨天举行的天津市会中新闻发布会上,市代表、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围绕记者的提问进行了介绍。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了‘津城’‘滨城’的‘双城’发展的重大决策,这是市委赋予滨海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定位,更是滨海新区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杨茂荣说,“在‘双城’发展战略中,‘滨城’将侧重发展金融创新、研发制造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凸显临海特色,打造生态创新宜居的美丽海滨帮你看清已婚男人城市,实现‘双城’优势互补。”

  杨茂荣表示,为落实好市委决策部署,新区区委三届十三次全会作出决议,提出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活区、兴区、优区“五大”战略,以及民生福祉、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工程。今年专门制定了攻坚行动方案,安排了9个方面、41条措施,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推进美丽“滨城”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滨海新区累计引进项目3283个,协议投资额超过9100亿元,前不久,又出台了进一步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杨茂荣说,“我们要全力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标志区,进一步增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五大载体承接能力,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提升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功能,加强重点领域协同,到‘十四五’末,形成石油化工4000亿级、汽车3000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科技、信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经济和航空航天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市代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师:到“十四五”末,将绿色生态屏障区打造成生态资源富集的绿谷,引领转型发展的绿峰,构建双城格局的绿珠。

  “根据市委、市批复的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我们深化形成了包括规划法规、导则方案、配套文件等5大类39项规划,并据此开展了建设工作。”在昨天举行的天津市会中新闻发布会上,市代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师围绕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师介绍:“通过最近三年多的建设,我们相继实施了十大类的重点工程,启动了156项子工程,实现新造林11.08万亩,新建游览、林间、田间100余公里,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3.5万亩,新建和规范农业附属设施290余座,完成水治理工程11项,完成海河故道公园提升等17项生态基础设施工程。目前,生态屏障区内一级管控区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了63.5%,整个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大写意生态场景已经。”

  “为贯彻落实好‘十四五’规划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明确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末,将绿色生态屏障区打造成生态资源富集的绿谷,引领转型发展的绿峰,构建双城格局的绿珠。”师说,“还将扎实做好造林绿化工程,构建多元供给的水源保障系统,完善网工程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统筹推进拆迁与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大组织推动力度,确保‘十四五’时期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市代表、市教委主任荆洪阳:我们将积极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我们将积极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昨天,市代表、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在参加天津会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编写11册覆盖大中小学的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加快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打造区校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三全育人”向中小学延伸,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

  同时,深化体育、美育,出台师资、场地、器材配置三年行动方案及课程建设指南,指导学校体育聚焦、勤练、常赛,学校美育聚焦、勤练、常展,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操场。

  前不久,我市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制定了4个课程建设指南。“今年,我市各学校将把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升学重要依据,引导学生主动从事劳动。”荆洪阳说。

  此外,荆洪阳表示,我市将大力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重点检查疫情防控、收退费管理、合同签订、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内容。“我们还将大力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健康、课外读物和教辅材料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