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天津新闻> 文章内容

1985年哈雷彗星观测天津第一个上据(组图

※发布时间:2016/5/16 13:17: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要获得关于天文的知识,途径很多—可以读书,可以上网搜索,可以去博物馆、少年宫听各种。对于真正的爱好者来说,单反相机、望远镜、赤道仪等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时光倒回到上世纪60年代,情况却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赵之珩在天文知识普及领域奋斗了半个世纪,被学生们称为“讲天文的孙敬修爷爷”。他手中保留着一组和天文观测相关的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在那个工具简单的年代,人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和好奇,还能感受到当时天津人的风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灯光暗,观星效果好,金钢桥是常去观测的地点;学生热衷参加观星活动,晚上观星也不用家长送

  赵之珩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早在上小学时,他就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当时,他只能凭着一双仰望星空,然后对照课本学习天文知识。1957年,赵之珩被分配到当时的侯家后小学任教,恰逢苏联的人造卫星掀起了天文热,赵之珩所在的学校开设了天文课程并组织了课余活动小组,由赵之珩负责小组活动。

  “学生们报名很踊跃,为了控制人数,每个班只允许两个人报名。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天文知识和观星。那时的设备很简单,学校只有一台可供拍摄的胶卷机,望远镜是我自己制作的。不过,当时城市的晚上不像现在这样灯光璀璨,那时灯光很弱,在海河边就可以看星星,离学校不远的金钢桥是我们常去观测的地方。学生们住在附近,晚上不用家长送,都自己过去观测,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当然,那时我们也想不到现在的情形。”赵之珩说。

  据赵之珩说,当时的天文小组并不多,像他这样一直下来的更是少数。侯家后小学的天文小组越搞越红火,引来了众多的报道。赵之珩印象最深的是《》记者的一次采访。“那是1960年的事情了。那年七夕,我们在商务印书馆,也就是现在的东北角书店的屋顶举办了一次‘星空晚会’,主要是牛郎星、织女星的相关知识、故事并进行观测。当时全校学生几乎都去了,很多有好奇心的家长也跟着去了,几百人一起听我讲天文、看星星,那场面非常壮观。当时《》的记者没有带相机,但是会画画,他把当时壮观的场面画了下来。几天后,《》在一版刊登了他画的那张图。”赵之珩说。

  上世纪80年代,观测工具简单,一架120望远镜是当时主要的观测仪器,曾用它观测到76年一次的哈雷彗星的回归

  上世纪80年代,赵之珩调到了红桥区少年宫,专职从事他所热爱的天文事业。

  “我在学校时,观测工具很简单,只有一台胶卷机,还有我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赵之珩告诉记者,“当时参与观测的学生有的有望远镜,那在当时常珍贵的。到了少年宫之后,一架120望远镜和买望远镜时赠送的海鸥牌机,就是我们主要的仪器了。在当时,一架望远镜的价格在一万元左右。”赵之珩说,那台相机他一直用到2003年,之后,他购置了数码相机,但那台海鸥牌相机,他保存至今。

  赵之珩调到红桥区少年宫之后,正赶上76年一次的哈雷彗星的回归。“那时,全国有望远镜的天文机构展开比赛,看谁能首先找到哈雷彗星。按照预测,哈雷彗星是冬天回归,但我和学生从夏天就开始找,晚了我们就睡在少年宫里。冬天到了,天气特别冷,我和学生观测时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但是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再冷都不肯放弃。1985年的11月3日晚上,我让一起观测的学生去睡觉后,突然在望远镜里看到了一个‘毛茸茸’的星星。我意识到那是彗星,又观测了一会儿,发现它在移动,于是证明了我的猜测。我立刻把学生叫起来,他们都感到很惊奇。”赵之珩说,“之后,这个消息经过、、的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天津市民跑到少年宫观看彗星,甚至的人都来看。一架120望远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比较小的‘宝葫芦’望远镜也派上了用场。后来,天津看不到彗星了,我就带着学生去南方继续观测。”赵之珩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是全国第三个找到哈雷彗星的,但第一个了观测数据。

  上世纪90年代,人们会围绕天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今关于天文的科普活动越来越多,很多学校开设了兴趣小组并经常开展活动

  除了日常观测,赵之珩还经常带学生参加天文夏令营活动。据赵之珩说,那时的天文夏令营还不像如今的夏令营这么普及,因为名额有限,一般情况下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参加。

  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组织学生们去时,他准确地预测出了日出的时间。“我预测的时间是5点07分。我们提前把学生带到海边,对好表,当太阳真的在那一时刻升起时,几百人欢呼起来。”赵之珩说,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让人觉得激动。而且,兴趣小组学生的拍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987年,为了看日环食,赵之珩带着学生去了太原。他们把望远镜架在屋顶上之后,赵之珩因为要维持秩序,所以让学生单独拍摄。据他讲,一位学生拍到的图像还被他当做了日后时的素材。

  和赵之珩刚开设兴趣小组时相比,如今有关天文的科普活动越来越多。

  据赵之珩说,在1992年的一次科普活动中,有很多天津市民向他询问“太阳为什么发光”“地球会不会爆炸”等问题,还表示“有些问题想了很久,但没有了解的途径”。

  目前,天津市科技馆有天文培训班,耀华中学、大港七中、军粮城小学、塘沽第一中心小学等很多学校都有天文兴趣小组而且经常开展活动。网络也已经成了人们了解天文知识的重要渠道。退休后的赵之珩被天津科技馆聘请为科技顾问,仍然在天文科普第一线。

  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李宁

  照片由赵之珩提供

  作者:李宁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